日前,佛山市政府確認并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包括順德粵曲、三水俠家拳等在內共計30個項目。其中,順德粵曲、洪拳(順德)、黃連龍虱游藝、均安蒸豬等在內共計18個項目上榜,占了名錄的一半以上。
龍江煎堆的配料。
順德入選的18項非遺分別是:粵曲、洪拳(順德)、黃連龍虱游藝、均安蒸豬、制作技藝禮餅制作技藝、倫教糕制作技藝、大良魚燈制作技藝、順德紅米酒釀造技藝、牛乳制作技藝(順德大良)、陳村粉制作技藝、煎堆制作技藝(順德龍江)、奶制品制作技藝、龍潭龍母誕、黃連倉沮信俗、真步堂天文歷算、民間信俗(觀音信俗)、端午節(龍眼點睛習俗)、民間信俗(關帝候王出游),共涉及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技藝,民俗等5種類型。
其中,粵曲(順德)、洪拳(順德)、奶制品制作技藝、真步堂天文歷算、民間信俗(觀音信俗)、端午節(龍眼點睛習俗)、民間信俗7項同時為省級非遺項目。(李積麟)
少年選手河中競渡。
走近非遺項目
黃連龍虱游藝
黃連龍虱游藝,民間俗稱“扒龍虱”,是流傳于勒流黃連社區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其巧妙地利用盛裝香云紗制作原料的薯莨盆,以洪拳武術為基礎,參照龍舟競渡的規則,創造而成的運動類游戲項目,既可自娛自樂,又可于節誕日助興和比賽。
制作中的均安蒸豬。(順德城市網網友“SD自由鳥”攝)
均安蒸豬制作技藝
1、這道菜的食材是一頭重約50公斤重的整豬,光腌制就要花上6個小時,先用曲酒涂抹全身以去除豬本身氣味,再用五香粉、沙姜粉、羅漢果、精鹽腌制。
2、蒸豬需要猛火,常選擇用磚壘砌的火爐,不停加柴添火,待不銹鋼蒸籠內噴出白煙,就將蒸籠提起,再用鋼針不停扎入豬肉內,"讓豬皮下的豬油能夠流出來,吃起來就更爽口,不肥膩。"
3、把豬肉扎遍后,再掬起冰水淋遍蒸豬,極端的冷熱交融讓豬肉快速收緊,這時又再放回爐上再蒸15至20分鐘,才算大功告成。出爐的蒸豬香氣騰騰,刀身一觸,豬肉應勢分開,再撒入一大把芝麻拌勻,即可上菜。
禮餅制作技藝(順德倫教)
禮餅制作技藝,歷經倫教何氏家族從清末民國至今四代人的傳承。順德倫教人何厚恩,習得鄉間制作餅點的技藝,并將技藝傳予侄子何林。改革開放后,何林任職倫教東方飯店點心師,帶領家人在倫教解放路,搭建簡易的柴爐,自產自銷糖餅、月餅和嫁女禮餅。1983年,何林之女何雪芬成規模、專門制作嫁女禮餅,其后開辦喜萬年食品公司。禮餅制作技藝的核心技藝仍采取手工制作,主要包括選料、開皮、開酥、包餡、烘培等工序。保留傳統品種的同時,亦力求杜絕色素,追求健康天然,對禮餅制作有一定推動作用。
倫教糕。
倫教糕制作技藝
倫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廣東順德區倫教鎮,是嶺南典型的漢族糕點名吃,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倫教糕以晶瑩潔白而著稱。據說優質的倫教糕,光潔如鏡,雪白晶瑩;糕身橫豎小水泡似的孔眼,均勻有序;質地爽軟、滑潤而富有韌性,折時不留折紋;味道清甜、爽滑。
大良的傳統文化魚燈巡游。
大良魚燈制作技藝
魚燈,以魚為型,以竹為骨。內燃燈燭,通體透亮,搖頭擺尾,活靈活現。小者雙手可握,長者可達丈余,人們手舞魚燈,穿行鬧市,爭奇斗艷,觀者駐足。魚燈,是清代民俗藝人送給順德這片水鄉的禮物。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