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順德區均安鎮、容桂街道、大良街道等地被陸續授予“中國曲藝之鄉”以來,截止目前在廣東省授予了包括順德、江門、東莞、珠海等地在內的14個地區“中國曲藝之鄉”稱號。20多年來,以順德均安鎮、容桂街道等曲藝名鎮(街道)為代表的曲藝之鄉繼續著“萬家燈火萬家弦”的輝煌景象,但也遇到了一些發展瓶頸。
在龍江召開2019年中國曲藝之鄉(廣東省)調研及復核工作會議。
今年10月16日以來,中國曲藝協會組織中國曲藝之鄉調研和復核工作專家組對廣東省中國曲藝之鄉開展三年一次的全面調研和復核工作。在順德站,調研組一行對順德區、大良街道、容桂街道、均安鎮四個全國曲藝之鄉進行了調研和復核,并在龍江鎮與14個“中國曲藝之鄉”的與會代表,圍繞近年來的各地曲藝之鄉的建設情況深入交流和探討,聚焦曲藝事業發展瓶頸,為廣東曲藝謀劃出一條發展大道。
順德曲藝燈火明亮,萬家續弦無淡季
順德的戲曲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清代中葉至民國期間,各地每逢節慶搭棚唱戲的習俗便十分興旺,近代粵劇五大流派順德更獨占其中三個。此外,順德戲劇曲藝家協會已成立31年之久,全區發展到目前共有250個曲藝社團,擁有各級會員將近6000人,足以見粵劇曲藝在順德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近3年來,大良街道、容桂街道、均安鎮三個“中國曲藝之鄉”的曲藝事業尤為突出。據大良街道辦事處宣傳文體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大良街道匯聚了順德粵劇團3大藝術團,建立了鳳城實驗學校、西山小學等6個青少年曲藝基地,擁有鐘樓公園“ 鳳城曲藝大舞臺" 及清暉園“ 粵唱粵精彩" 等兩大曲藝陣地,各社區、藝術團、私伙局等曲藝陣地面積達2400 多平方米,每年開展的曲藝活動上百場,曲藝文化南北薈萃,名家云集,共吸引了數十萬觀眾參與活動。
而容桂曲藝,在曲藝陣地建設不落伍的同時,注重“走出去”,通過積極參加各項展示交流和比賽,獲得了各級榮譽。在2017年,容桂曲藝參加第四屆“ 岳池杯" 全國曲藝之鄉展演獲展演獎、參加廣東粵曲私伙局大賽獲金獎、參加第十一屆廣東省青少年曲藝“ 明日之星" 選撥賽獲金獎等等,借此,容桂曲藝的“中國曲藝之鄉”招牌越擦越亮。
“在均安,已經形成了覆蓋全鎮的戲曲隊伍網絡,喜愛曲藝表演的群眾占全鎮常住人口的60%”均安鎮宣傳文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均安鎮政府以搭建平臺、開展活動作為均安曲藝傳承工作的關鍵,已經連續12年承辦了廣東省青少年曲藝“明日之星”選拔賽。此外,還舉辦“2018年曲藝大賽”,全鎮各曲藝分社、私伙局踴躍組織選手參賽,選手中既有均安的曲壇老蔣,也有曲苑的后起之秀,在交流和較量中推動曲藝的傳承和發展。
近3年來,以大良、容桂和均安鎮為代表的鎮街,通過全年開展曲藝活動、建立青少年曲藝基地、培養曲藝優秀人才和隊伍、不斷創作粵劇曲藝精品,讓順德區的曲藝文化事業在新時代新時期,繼續著“萬家燈火萬家弦”、“順德粵曲無淡季”的景象,為廣東曲藝事業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聚焦曲藝發展瓶頸,尋找“師資”成為當務之急
10月19日,在龍江召開2019年中國曲藝之鄉(廣東省)調研及復核工作會議,中國曲協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家一級演員馬小平,中國曲協曲藝之鄉( 名城) 建設委員會秘書長、一級藝術監督蘆明,廣東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吳華欽,廣東省曲協專職副主席宋梟楠,廣東省曲協副主席、佛山市曲協主席鄭艷芬,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何鴻佳等領導嘉賓以及14個中國曲藝之鄉參會代表出席。
馬小平、蘆明、吳華欽等領導、專家和學者蒞臨順德指導。
會議中,14個中國曲藝之鄉的參會代表都提出了目前面臨的相同問題:一是曲藝師資匱乏,雖然各曲藝之鄉都建立了青少年曲藝基地,但是能夠傳授學生曲藝的“師資”卻十分匱乏,不少代表直言“有錢請不到人”;二是人才問題,隨著老學者的隱退,難以誕生出能夠把本土和時代相結合的優秀作品;三是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關注曲藝、參與到曲藝隊伍當中來。
針對“師資”問題,容桂宣傳文體辦公室副主任戴建華提出,可以通過學校,組織起音樂老師這一團體,培養一批優秀的曲藝方面的音樂老師來培養學生,再利用教師系統的學識,開發出適合鄉土的曲藝教材。東莞市道滘鎮戲曲協會主席葉潤槐則認為,目前多數青少年沒有合適的曲藝教材,仍然拿著的是成年人的曲目練習,而青少年還沒達到練習成年人曲目的條件。所以他建議,多挖掘人才,甚至有時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創造出朗朗上口、口口相誦的青少年曲目。
在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曲藝傳承和發展中來,以及對順德區曲藝事業的下一步規劃,何鴻佳認為,首先要抓好青少年曲藝隊伍的培育,這是曲藝事業的基礎和前提,否則整個曲藝事業將后繼無人。至于下一步應該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參與,他提出,要讓更多青少年參與首先要取得父母的認可,父母認可就會支持青少年學習曲藝,減少青少年學習曲藝的心理負擔。引導父母糾正對曲藝的錯誤認識,正確認識到曲藝對青少年的好處。
下一階段,何鴻佳強調,將繼續抓好曲藝精品的創作和交流,以優秀的作品激勵整個曲藝隊伍創作的熱情;同時,必須在全區的曲藝隊伍中推出順德本土的明星,打造更多的精彩節目,引起市民的關注,形成曲藝熱潮提高傳播力度;此外,要以重大曲藝活動帶動曲藝氛圍,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關注和支持曲藝事業的發展。
最后,馬小平指出,廣東曲藝擁有著廣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要大膽的從中發現人才,大力支持有創造性有想法的人才。放眼全國其他省市的曲藝之鄉水平,提高曲藝團隊專業性;利用各自的歷史和區位優勢,打造屬于廣東地區特有的曲藝之鄉品牌,譬如中國第一僑鄉臺山可舉辦“世界華人說唱藝術節”;而順德則利用好大灣區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樹立好“中國曲藝之鄉”的文化品牌,做好引領和示范作用,將“中國曲藝之鄉”的牌子越擦越亮。(李積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