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機遇下,杏壇主動謀劃,以強大的氣魄膽識和擔當,堅定前進目標,為杏壇高質量發展開拓新藍圖。
今年以來,杏壇以村級工業園改造、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等方面展現出新的作風、新的面貌,逐步翻開了杏壇趕超發展的新篇章,村改打開了杏壇產業發展新空間,給杏壇人民群眾帶來了新希望。
為此,杏壇鎮聯合順德城市網推出“新機杏壇”特別策劃,全面展示杏壇之新變化、新風貌、新生命力,挖掘杏壇的探索路徑和內生動力。
逢簡村巨濟橋及進士牌樓夜景。
村級工業園改造一頭擔著高質量發展,一頭擔著鄉村振興。村改之于鄉村振興,如同撬開一個口,隨之慢慢深入、滲透,消除原有問題,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穩治理根基,找發展方向,增強發展信心,做強集體經濟……這樣的嘗試在杏壇一一實現。正如杏壇鎮黨委政府所認為的,村改為鄉村振興創造條件,不僅是空間的開拓、環境的改善,還有村居的矛盾化解及經濟力量的增強,只有這樣鄉村振興才真正具備基礎。
農改+村改,穩了根基找對了方向
多年前,杏壇的村居問題較為普遍,村居組織力、凝聚力、經濟力亟需增強。杏壇鎮于2012年就順應當時農村綜合改革浪潮,以馬東村、雁園村為試點村(社區),全面理順農村基層管理體制,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自治和管理。
其中,杏壇鎮全面加強基層黨的領導,包括在各個村推開設立議事監事會或議事協商會;加強各村(社區)的日常管理、運轉協調、監督考核等,使村居黨組織、村委會、股份社明確各自職責;在所有生產小組中單獨建立黨支部;在各村組建黨群先鋒隊;全面提升3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動“陽光村(居)務”工程、村居自治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等,實現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各社會組織協同共治的管理格局,為各個村居穩定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馬東村黨委書記何志遠對打牢治理基礎的重要性深有感觸,他說:“馬東村作為改革試點得益很多,馬東村也是全區首個成立議事監事會的試點村。經過多年建設,如今馬東村很和諧,村委領導力和凝聚力強,村民都很支持村委工作也樂于參與。” 何志遠認為馬東村迎來了好時候,很多試點工作、好政策,比如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等就落在了馬東村,馬東村也因此不斷著積累向上的力量,越來越好。
基礎打牢了,馬東開始搭大戲舞臺。馬東村要振興,發展是第一要務!馬東堤外工業區曾是馬東經濟的主要來源,上世紀50、60年代,依靠水路交通發展,馬東堤外工業區發展迅速,為杏壇經濟貢獻不小。可如今,隨著落后污染產業逐漸被淘汰,產業面臨轉型,而工業園污染大,對飲用水保護區造成了影響,都急迫需要改變。馬東堤外工業區未來如何發展,成為馬東村黨委一直思考的問題。村改,給馬東帶來了機遇,馬東則搶先村改機遇準備下一盤大棋。“通過村改既可以合理盤活土地,提高集體經濟收益,又可以進一步激活馬東的發展潛力,所有村民都很期盼。”何志遠如是表達。
據了解,馬東堤外用地管理權、收益權歷史上以來都是由村委會來管理,100多畝留用地出租獲取利益,按照以往收入,大約每年50多萬元左右,今年堤外廠房大部門已到期。杏壇鎮對此片區改造的思路是,結合馬東村所在區域的特點及優勢,村改以復墾復綠改造為主體。復墾復綠改造之后,采取國資與村、股份社合作經營,村集體的每年收入可增至113萬元左右,收益翻了一倍,通過合作經營30年,村民也長期受益,集體經濟也得到保障。杏壇鎮村改辦副主任梁鵬表示,村改為馬東村鄉村振興帶來了巨大推動力。
村改對馬東的推動力不僅僅體現在工業區的全然煥新,更體現在全面的鄉村振興。如今,杏壇鎮正以獲得區4500萬元三年資金扶持為機遇,以鄉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基礎,以發展山水永春和狀元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品為主線,建設“山水永春示范片”(包含馬東村、西登村、馬寧村)。當前,入村大道工程、馬東永春埠頭改造、少林永春拳木樁林公園提升、馬東村史館建設、馬東黨群文化中心提升、新建農貿市場、馬東村“清明上河圖”、陳華順故居、永春湖改造等20多項工程正在馬東的大地上遍地開花。
村改利好,強了信心和諧了關系
光華德彥工業園是全區第一個超500畝連片的村改項目,今年7月中旬,光華德彥工業園改造參加投票表決股東人數達到97.34%,征地表決同意率達到74.06%,成功通過表決。
事實是,光華德彥工業園環境差、收入低,企業還擁有許多年的土地使用權,涉及村民和業主利益方方面面,每前行一步都是逆水行舟。初期村民和企業主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抗拒,而這樣的陣痛幾乎存在于村改的每一個項目。
杏壇村改人怎么做?
對于不理解、不支持,杏壇村改辦充分調研,聽取園區業主、村民意見,了解他們的訴求。同時跟村民分析工業園改造后與當前工業園對集體收入的差別,讓村民知曉并參與到村改當中來,給村民樹立信心。鎮委鎮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走訪調研企業,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點對點解讀村改工作、解讀村改政策,讓企業了解村改后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同時,針對不理解的業主耐心疏導、積極溝通,對現有廠房的業權人,根據相關政策進行搬遷補償,爭取得到企業的支持與理解。
杏壇鎮光華村黨委書記吳振球心中有一組數據:推進過程中,村改辦人員開展不少于20次調研,召開大大小小的村改政策宣講會達到30多場。光華村的村民心里更有一組印象:不管白天黑夜,不管節日假日,抬頭看到村改人,低頭還見村改人。
看到村改人這樣忘我工作的投入精神,看看村里工業區的惡劣環境,再算算改造后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村民們、企業主慢慢地松了口,慢慢地理解接受,最后成了村改的有力支持者。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村改將把租出去的土地遺留問題解決掉,把環境改善,還為村民增加經濟收入,村民就愿意站出來支持。”吳振球更有感觸的是,村改的推進過程,雖然開始有不理解甚至抗拒,但是經過這一年多的村改工作,政府與村民、村委與村民的關系變得更和諧了,村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更強了,“他們更愿意和我們站在一起,思考村里的發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收獲,也是最好的基礎。”
乘勢而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在杏壇鎮看來,村改破了局,鄉村振興的窗口正在打開,還有太多的事值得去做,而首要的便是發展農村經濟。
杏壇擁有500多公里的內河涌,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一個農業大鎮,農業發展成為杏壇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內容。
針對產值達23億元的水產養殖,杏壇鎮重點發力。2018年開始杏壇鎮深入實施《杏壇鎮萬畝農田美麗田園示范區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以龍潭村、南朗村、羅水社區為主,打造桑基魚塘生態展示區,建設桑基魚塘生態博物館等農業休閑觀光示范點,還將美化機耕路,清淤有關河道,進行農棚改造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第一、二、三產業融合。
農村集體經濟更需發展壯大,這已成為杏壇黨委政府的強烈共識。
杏壇鎮創新思維,鼓勵部分有條件的村居通過市場化的辦法和手段,參與收益分配,激活資源要素,增加集體收入,創新發展模式,壯大經濟效益。
“我們以村集體作為發起人建立面對某個特定公眾群體或者全社會的公司,根據當地的優勢發展合適本地發展的行業,體制上實行公司化管理,發展本地優勢產業。” 杏壇鎮黨委副書記黃家慈介紹,村集體利用本身資源入股和政府支持啟動資金相結合。發起人所需資金可以包括本身集體資產或者政府資金支持,收入按股分成,且發起人必須作為大股東。鎮政府還作為監督和指導機構,支持公司管理,公司可以聘用專業人士進行運作。
杏壇鎮桑麻村的黑毛節瓜就是一個例子。
桑麻村是產業振興代表。
桑麻村黨委書記黃穎欣特別介紹,根據鎮委鎮政府指引,桑麻村委會、民間資本以及農戶三方成立了股份制公司,租賃了幾十畝土地種植黑毛節瓜,將民間資本注入到專業種植中。公司努力開拓銷路,帶頭建立餐館,全力推廣“節瓜宴”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特色節瓜種植逐漸帶動休閑旅游、飲食等產業全面發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效果逐漸顯現。
此外,鄉村文旅產業發展也是杏壇鎮未來發力的重點。據悉,如今逢簡村全年接待游客已達120萬人次,隨著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各個片區與逢簡聯動,杏壇鎮文旅產業也將成為集體經濟的重要來源。
一步一腳印,打造獨一無二的美麗鄉村群
酒香不怕巷子深,從一個個遠近聞名的鄉村中,可以看出,杏壇鎮鄉村振興之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的,成熟一個再推一個,在總結推廣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張張響亮的名片。
從古老村落到“中國最美鄉村”,再到“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逢簡村獲得榮譽無數,也收獲無數好評。眾所周知,依托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等基礎,逢簡村解決污水問題、保育歷史建筑、挖掘非遺文化、打造綠化景觀、購置特色游船、集聚特色美食、打造燈光夜景……在“美”方面打造得很精致。
“這里所有的文化、景點幾乎都是本土的,連村里的人都是本村的,讓人感覺非常自然、真實,而如今鄉村旅游最需要這種感覺。另外這里的民宿、美食也很誘人,因此在逢簡住上一兩天,感覺是非常舒服的。”來自深圳的游客李女士表示,她已經不止一次和朋友來逢簡度假了。而接下來,杏壇鎮委鎮政府和逢簡村旅游發展公司重點考慮的便是如何提高服務、豐富體驗式、可“玩”的旅游元素、增加營收性項目,讓逢簡村的旅游熱帶來經濟熱。
龍母誕賽龍舟活動火爆。
相比逢簡,青田村別有另外一種氣質,青田村整體布局、建筑格局、自然風光保存得非常完好,小橋、流水、古樹、家宅、廟堂、書院……想象中鄉村該有的,青田村都有。青田村的建筑以冷色系暗色調為主,與周邊的池塘樹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著名的“青田范式”最看重鄉村文化回歸本原,專家提出的“九條范式”對鄉村文明更起到了綱領性作用,理想中的鄉村存在體系在青田村被構建。公益講座、鄉村音樂會、順德民俗、祠堂文化故事講解,外來資源和機構與本土很好地融合,讓青田村變得更美,更有內涵、溫度,讓本村人自豪,讓外來人自然地融入、歸屬,探索一條“政府+高校+社會組織+村民組織”多元聯動的藝術鄉建振興之路,找到真正宜居、經濟和藝術文明共發展的中國鄉村之路。
而依山傍水的馬東村,有最完善的鄉村發展規劃,永春拳公園(首期)、木樁林公園、村史館、復古牌坊、鎮龍橋公園、鎮龍橋改造、永春演武臺、永春拳親水平臺、民宅外立面復古、路網改造、永春公園衛生公廁、海心沙堤圍改造以及在建健步天梯、堤外休閑徑和計劃籌建的單車休閑徑等眾多"山水永春"示范片項目,都讓馬東片區打造像奔馳中的駿馬一樣快速推進。可以看到,以河堤休育公園、河鮮美食、永春拳文化為吸引力的馬東村正向我們走來。
逢簡村劉氏大宗祠。
備受關注的狀元故里右灘得益于區扶持的3000萬資金,已經煥然一新,寬敞的入村大道、寧靜美麗的象山公園、金碧輝煌而氣派十足的黃氏大宗祠、端莊大氣的禮堂、備受敬仰的六祖殿、骨子里透露著精氣神的甘竹灘水電廠……串珠成鏈,右灘村亮麗的風景線已然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杏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譚燦榮說:“杏壇鄉村各有特色,底蘊深厚,杏壇鎮將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美麗鄉村群,‘五個振興’都將得到很好的體現。一二三產業將因此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將更持久地推進,成為杏壇鎮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鄒建華)
■系列報道: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