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廖耀華,男,36歲,中共預備黨員,廣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2008年08月到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附屬勒流醫院工作,11年崗位的歷練和身為一名預備黨員的擔當,讓他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經受住了考驗、奉獻了熱血。
工作中的廖耀華。
就在豬年歲晚,新型冠狀病毒洶涌襲來。勒流醫院的內二科是傳染病區,專門用來設置隔離病房收治高危病患,醫護人員人手相對緊缺,況且當時科內正有兩名女醫生懷孕,人手更加抓襟見肘。為保障診療工作的順利運行,讓科內兩名懷孕女醫生退居二線規避感染風險,現任勒流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內二科區長的廖耀華主動擔責,參與到一線當中,選擇駐院工作,24小時在科室待命。“年輕醫護人員體力好,就應該沖在一線。”廖耀華說。
面對此次疫情,廖耀華帶頭指揮,緊張有序地進行抗疫、防疫工作,晝夜連續在崗,常常顧不上休息和吃飯。隨著防控力度的升級,科室值班人員重組,全院一線骨干醫生集中到內二科。“新來的同事對流程不熟悉,細致的東西不明白,所以很多東西需要現場決斷。”廖耀華主動承擔培訓,對疑似病例的收治流程、臨床一線與院內多部門、院外疾控部門的對接流程,進行實時優化改造,讓臨危組合的新團隊在短短數天內磨合,流程順暢,保障了醫療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即使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他依然勇往直前,沒有半句怨言。
“其實到了重大的時期,個人無法獨善其身,也沒有時間去害怕,坐下來喝水的時間都沒有,第一時間想的是保護好同事,做好工作,不漏過、不放過一個可疑的病人。”廖耀華說。
最讓廖耀華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只有三歲的疑似病例患兒。該名患兒于1月28日因為高熱、咳嗽收治內二科,經胸部CT顯示其雙下肺及右肺片狀陰影,部分實變,體溫39°C,呼吸促,病情較重。他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經兒科、兒科護理多部門協作,考慮為高度疑似病例,并且病情重,醫務科馬上聯系區級專家組會診,并聯系疾控部門緊急取樣,經過幾方聯動合力救治,患兒次日病情就穩定下來,體溫下降。
疫情期間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團隊。
患兒在隔離病房期間焦慮不安,在隔離病房的護士充當患兒的“天使媽媽”變著法來哄。家長也出現擔心、不理解,情緒一度幾乎失控,幸好醫療團隊非常耐心解釋現時患兒病情進展等。終于在1月30日,這名患兒兩次的核酸檢驗結果均呈陰性,情況漸趨穩定,可以離開隔離病房了。廖耀華認為每一名患者從懷疑到相信醫學都是團隊的力量,絕不是一個人可以扭轉的,所以無論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防控,還是平常的醫療工作,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是群眾可以依賴的守護神。
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內。
據廖耀華所說,實際上負責隔離病房的護士也很辛苦。在疫情面前,一次性防護服顯得彌足珍貴。“她們為了節省防護服,甚至不能頻繁上廁所,用尿不濕來解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廖耀華的妻子張惠群同樣是一名一線醫護人員。張惠群是順德區龍江醫院的一名呼吸內科醫生。她同樣走在疫情的第一線,科室因有醫生去了支援武漢疫區而人員緊缺,一家人只在大年三十晚匆匆碰了碰面,把兩歲多的兒子放在勒北父母家,兩夫妻便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繼續待命。(李積麟 通訊員麥曉陽)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