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表示,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對采自內蒙古、青海、江蘇等地的兩個似草魚的絕滅屬、種和兩個草魚絕滅種的咽齒化石,以及現代草魚咽齒化石進行對比研究發現,草魚類可能起源于3300萬年前的漸新世早期中國西部的一種肉食性魚類。那時,中國西部氣候雖然可能比東部干燥,但仍具有草魚生長的適宜氣候條件。現代草魚則可能在530萬年前的上新世就已形成。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中國科學:地球科學》英文版。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咸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后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
李文田(1834-1895),謚號文誠,廣東廣州府順德縣均安上村人,咸豐九年(1859年)已未科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放江蘇、浙江、四川鄉試主考,提督江西、順天學政,入直南書房,官至禮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初十日(1865年10月29日)訪杜蓮衡。到館,僅校一卷,攜瀛石赴仙城館,廣東會館也,在王皮胡同。李若農(李文田,字若農)招食魚生,待許仁山,潘伯英、許漱文良久所至,同坐者孫子壽,又廣東人馮仲魚、王明生也,魚生味甚美,為平生所未嘗。”
《順德李文誠公行狀》一文中記載:“御賜大小卷江綢八絲緞紗葛褂料蟒袍活計貂皮宮扇帽緯荷包瓷瓶漆碟香爐三鑲玉如意宮絹福方筆墨燕窩珍果克食等物。御筆味道之腴匾額福字龍字福壽字龍虎字長壽字松壽字松鶴字等,自入直南書房前后二十余年歲所恒有,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謚號)御筆久壽圖畫軸花卉軸山水花卉畫扇…………”
順德均安倉門梅莊歐陽公祠,祠正中掛的“紹德堂”橫匾有三個印章,兩個落款章,分別是“臣文田印 ”、“仲若 ”,一個鈐首印,內容是“御賜味道之腴”,這也側面印證了“均安草鯇”魚生“味道之腴”。
編輯:李俊杰
制圖:張議令
部分素材來源:均安鎮市監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