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文化,就是留住我們的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文藝學會副會長曾應楓直言。
近日,敏捷集團聯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文藝名家等舉行的“敏行致遠——鄉村振興文化行”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第二站走進梅州蕉嶺,共同搭建起廣梅兩地文化交流平臺,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曾應楓認為,物質會消逝,但非物質文化應該被保存下來,延續文脈,留住我們的精神基礎。
保護非物質文化 延續文脈
本次跟隨敏捷集團的公益文化活動,曾應楓前往梅州蕉嶺。10月初的蕉嶺,稻穗低頭,田野里孕育著豐收,村容村貌整潔有序,讓研究多年民間文化的曾應楓贊不絕口。
“這趟梅州行讓我眼前一亮。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文化空間都展現了客家文化獨特的一面。”曾應楓坦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下很多農村原始風貌正加速消失,但這里的農耕文化保留完好,客家山歌、客家菜、客家話等非物質文化得到很好的體現。
“發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振興鄉村文化的關鍵,就是留住我們的根,留住我們的精神基礎。”曾應楓強調,物質會消逝,但鄉村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應該被保護起來,作為歷史文化的延續。
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
近年來,國家對于鄉村和鄉村文化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黃埔菠蘿誕、七夕乞巧節、端午扒龍舟……一系列的嶺南經典民俗活動,正被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動。
在曾應楓看來,振興鄉村文化,除了民間自發保護、政府大力推動,還不能缺少企業的支持參與。她提及,今年國慶黃金周番禺水色表演具有200多年的歷史,展現了嶺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從去年開始通過敏捷集團支持的第二屆嶺南水色旅游文化節得到了強有力的傳播。
“企業根植于社會,在社會中發展壯大,反饋于社會也是企業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曾應楓表示,企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為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注入力量,是值得贊賞的事情。希望今后有更多企業參與進來,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支持鄉村文化振興。(李放 通訊員:陳妍)
【寄語·鄉村振興文化行】
弘揚傳統文化,振興鄉村文化,就是留住我們文化的根!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