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弘揚歷史文化傳統,勒流宣傳文體辦公室攜手順德城市網,特別推出《走祠堂,采家風》系列報道,一起走進勒流各村居,探訪祠堂古建文化和村居風物,挖掘歷史文脈,尋訪好家風好傳統,更好的發揮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助力作用,為美麗文明村居、匠心勒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東風村外甘竹河日落。
一條甘竹河拐了一個雅魯藏布江似的大灣,沖擊河流東岸刷出了東風村這片肥沃的土地。東風的歷史得從三百年前說起,但是沖積成的這片沙洲,卻又不知始于何時。只知村內伍氏、廖氏、麥氏的先人從勒流以外的地方遷來,后在此開枝散葉。據村里的老人說,原本廖氏和伍氏各有一個祠堂,但在風云變遷中毀于一旦。所剩下的,能證明東風村曾在明朝的歷史中存在過的痕跡,也就僅余一間廟宇——它就是受東風村以及遠近村居村民敬仰的三圣宮。
三百年古廟重修,“五保戶”拿出最后積蓄力挺
有著三百年歷史的三圣宮。
三圣宮位于東風村的腹地,有綠水環繞,由主廟堂、村民休閑室兩部分組成。這座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廟,最近的一次翻修是在1985年。據三圣宮理事介紹,重修三圣宮是由當時的一群小伙子提出來的,然后一呼百應,連當時的“五保戶”一名孤寡老人都拿出了僅剩的五毛錢積蓄。在這場民間自發的集資活動中,村民共籌得2萬元,港澳僑胞共捐資7600多元,這將近三萬塊錢的資金在當時可謂天文數字。然而,這離重建還有巨額的資金缺口。但是,巨額的資金缺口顯然不能阻止鄉親們重建三圣宮的熱情,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心協力只用了三個月就竣工了。
懸掛在三圣宮的香塔。
走進三圣宮,空中懸掛著一個個香塔,香塔中間掛著小木牌,木牌上寫著人名,祈求吉祥安康。這里有上百個香塔,點一年保持香火不絕,需要380元,“38、38,又生又發”看守三圣宮的老人笑著說出所設金額的寓意。三圣宮里供奉著三尊神像,中間是觀音娘娘,右邊是天后娘娘,左邊是金花娘娘,稱為“三圣娘娘”。本地百姓對三圣宮十分崇信,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來到此處上香,祈禱風調雨順、辟邪免災,正如它的對聯所寫“三尊妙法開九州富景,圣駕豐功展百業鴻圖”。這一份對三圣宮的共同崇信,維系著以伍、廖、麥三大姓氏為主的東風村的和諧穩定。
一聲“炮”響,響徹兩百年時空
多年前“搶花炮”民俗活動留影。
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日,是東風村延續了超200年歷史的“三圣宮誕”。屆時,三圣宮前的廣場會舉行隆重的慶?;顒樱仁侨紵按笈谥瘛保ū夼冢?,后是“搶花炮”,兩個環節吸引著成百上千的村民和游客參加。據東風村老書記麥志根介紹,在當天午飯過后,各個會堂分別將代表自己會堂的鞭炮送到三圣宮廣場前集中,按預先的抽簽順序,陸續將自己會堂的一百多米長的鞭炮架上十米高的炮架上,一路延伸至廟前,點燃后萬炮齊鳴,場面十分熱鬧。
到了“搶花炮”活動,先是在兩層樓高的“摘星臺”上引火點燃一支如竹筒大小系著紅綢的“炮”,隨著一聲炮響,飛炮騰空,數十人應聲“哄”成一堆齊齊伸手搶,人們撿炮、傳炮、爭炮,熱鬧無比?!盎ㄅ凇狈謩e有“行運年年”、“花開富貴”等炮名,每一個“花炮”對應著一個鏡座,拿到“炮”的人可得到鏡座放回家供奉以示吉祥?!懊磕甑倪@個時候,村里就像過年一樣熱鬧?!贝迕窳尾f,“三圣宮誕”成了鄉里鄉親探親會友、團聚的好日子。
分布在東風自然村的“社稷公。
除此之外,每年的正月初六至十六日,該村還有祭拜“社稷公”的習俗。在東風村各個坊的“社稷公”一般都修建在村頭,“社稷公”的“家”不像三圣宮那么“豪華”,是安在村頭的一間體格較小的房子,也有一些是露天的,有“住其地,制其‘社’”的說法。期間還有慶燈活動,有的坊會舉辦隆重的燈酒會,村民可在燈酒會上拍得“生意興隆”、“添丁發財”等各類的吉祥燈(這里所說的“燈”是各種祈福吉祥物),各種“燈”代表著東風村民各種樸實的愿望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期待。
繼往開來,東風之音持續高歌
據麥志根介紹,東風村是東風片和隔海片合并后的統稱。“東風壓倒西風,所以叫東風?!丙溨靖f,這代表了順風順水的好勢頭。在這類歷史斷層的村莊,如何用好現有的文化資源凝聚人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區,一直是東風村兩委班子思考的問題。
2018年慶祝三圣宮誕村民捐資榜單。
每年的“三圣宮誕”是東風村最盛大的節日,當天眾多僑鄉千里而歸,上兩炷香,買一年香塔,晚上和父老鄉親共聚生菜會、敘鄉情。一座三圣宮成為了東風人共同的精神寄托,村民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在三圣宮的一面墻上貼滿了18張大紅紙,密密麻麻寫著去年“三圣宮誕”捐贈香資的相關單位和個人名單。由此可見,與當年重修三圣宮勒著褲腰帶也要捐款的熱情相比,時至今日,東風人對三圣宮的感情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稀釋掉,他們仍將其視為本村寶貴的精神財富。
東風村村委會副主任伍智和表示,接下來兩委班子將繼續圍繞“三圣宮誕”慶典,結合東風村未來的規劃和村內其他文化項目,做好相應設施配套,對本土文化進行保護和弘揚;同時,將三圣宮和文化廣場相結合,充分發揮和拓展兩者的功能,形成文化陣地和場所,推動民間民俗、文體藝術、公益活動的發展,開創文化新局面。(李積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