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6月2日,是農歷五月初一,這天下午,蘇崗的老周干完一天的活后,就急急地來到村外的桂畔湖,從上星期起,每天下午打后,老周都會準時到桂畔湖邊報到,因為,那是他們為備戰即將舉行的端午龍舟賽的訓練“基地”。
對于順德人來講,端午節其實并不只是五月初五那一天,其實從踏進農歷五月的第一天,即是五月初一起,順德就進入了端午節。五月初一對于扒龍舟的人來講更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因為很多龍舟隊都會選擇這一天進行引龍、拜神等儀式。
那一天,蘇崗那一條龍舟也由村里30多位漢子一起駕著龍舟,去拜龍母。老周說,龍舟拜神儀式很重要,因為這是龍舟“認祖歸宗”的儀式。所謂“認祖歸宗”就是說當初新龍舟從哪里引出來,以后每年龍舟就要去到當初引龍的地方去舉行拜祭儀式,比如大良的青云塔,還有蘇崗的龍母廟。
拜祭儀式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要把龍頭龍尾裝好,插上旗幟,還有用黃皮葉加上龍眼葉給龍舟“凈身化戾”,還要帶雕刻精致的神樓,在龍舟出發前,一聲響亮的鞭炮聲回蕩在桂畔湖上。
老周所在的蘇崗村是近些年才有了自己的龍舟,也是這幾年才開始與周邊的范沙村、大吉村等組織龍舟賽的。今年的比賽同樣激烈,8條龍舟將會如數亮相,爭高下。去年的端午龍舟賽中,舊寨龍舟隊拿到第一,今年第一花落誰家,沒人能給到答案,為此,各個隊伍從上星期就開始訓練備戰。
老周被領隊安排的位置是略靠后的,前面的都是一些年齡要小些的青壯年。對于龍舟,老周跟其他隊友一樣,有著一種天生的情結。因為從他還是5、6歲的孩童起,他開始學劃艇,這是由于當時順德水鄉特色所決定的。
順德曾經有著密集的河道,用于出行最多的交通工具不是自行車,也不是汽車而是小艇。“無論是去趕集還是運貨,順德人都是用艇,就好比如今我們用汽車一樣。”而這樣的生活方式之下,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自己的小艇。
“其實最初時順德舉行的不是龍舟賽,而是我們家用的那些小艇,現在叫龍艇賽。”老周還記得,當街坊鄰里都劃著自己家里的艇出河時,大大小小的艇匯在一起,場面相當壯觀。“各家各戶啊各自為自家喊加油,但是誰家的聲音分不清了,人太多。”
隨后,人們開始組織龍舟比賽,在老周所在的50年代的端午,沒有龍舟賽就算不上端午節。“以前大良有10個公社,每個公社各自有著自己的龍舟,以往端午節比賽一般是選在如今的大良河,十個公社100多條龍舟競渡,河岸兩邊站滿了觀看的鄉親,那時一到端午龍舟比賽真真是萬人空巷的。”
那個年代,順德人不但端午扒龍舟,中秋節也扒龍舟,就連國慶節也扒龍舟。對于順德人這種對龍舟的喜愛,順德原政協主席、現任區關工委主任招汝基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端午節就好比是順德農村的運動節,龍舟是順德最草根的文化,是順德人從骨子里喜愛的運動。
如今雖然時代發展,順德人對龍舟的喜愛變得有些冷淡,不過,對于老周以及一班隊友來講,這已是一種去不掉的習慣了。“端午節就得賽龍舟,不然哪像過節啊。”
□梁雯雯 (編輯:林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