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花舞,全城共享。
今晚,廣東省第五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開幕式將在順德演藝中心隆重上演,來自省內的1500多名參賽選手將匯聚順德,為市民帶來精彩的音樂和舞蹈節目。
順德也將選派出選手組隊參賽,包括《鳳鳴花舞》、《漁鄉唱“惋”》等代表順德近年來最高水準的音樂和舞蹈節目也將在大賽中上演,并且在鎮街展開巡演。而在德勝廣場上,也設置順德原生態民俗文化展示和互動區,室內室外的結合集中展示順德的文化品牌。
回顧近幾年的順德文化建設成果,順德這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而又具有現代氣息的城市,在各種看得著聽得見觸得到的文化品牌建設中,展現出了獨特的品位和氣質。
關注“順德·廣東花會”
系列報道之三
暢享“鳳鳴花舞”盛宴
作為廣東省群眾音樂舞蹈藝術最高規格的常設性賽事,廣東省群眾音樂舞蹈花會是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的一項重大品牌活動,從1998年開始,每3年舉辦一屆,該賽事也被視為向全省展示本土文化特色和藝術成果的難得機會。
本次在順德舉行的廣東省第五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將邀請全省22個地市(含順德)的代表約1500多人參加此次花會演出。各界期待的開幕式于今晚八點在順德演藝中心舉行。
作為本次盛會的亮點,今晚舉行的開幕式最為引人關注。據了解,本屆花會的開幕式晚會以“鳳鳴花舞”為主題,分為場外和室內兩大部分,劇場外為原生態的民俗文化展示和互動區,包括粵劇私伙局、舞龍、人龍、香云紗等民俗文化項目;劇場內是高規格的開幕儀式和體現高雅藝術的音樂舞蹈主題晚會。主辦方希望通過場內和場外這種一“俗”一“雅”的形式,形成鮮明對比,讓觀眾對順德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值得關注的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將有4場比賽和5場下基層的專場表演。
而在5場下基層的表演活動中,還專門有一場是殘疾人的表演專場和一場外來工專場。
“設殘疾人表演專場是此次花會的一大亮點,在以往的花會中都沒有,希望能夠將更多具有特色的精彩活動帶給廣大群眾”,順德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品牌文化傳承生機勃勃
“五月初三扒龍眼,五月初四扒大門”。在順德,每年端午,龍舟是必不可少節日活動。而不管是在端午期間,還是在中秋等傳統節日,或者是在國慶等紀念性節假日,龍舟都是順德人表達喜慶的最直接、最傳統的方式。
今年中秋節,第二屆全國五人龍舟公開賽在順德龍江舉行,龍江投入150萬元獎金作為鼓勵,吸引了163只全國各地的龍舟隊前來。而于今年10月份在大良云路舉行的第六屆 "五人"龍艇國際公開賽,投入的經費多達200萬元。
在對待傳統文化上,順德文化主管部門越來越重視,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
去年,順德龍舟俱樂部、順德龍舟男隊、順德龍舟女隊相繼成立。今年8月份,順德龍舟俱樂部訓練基地啟用,為保障龍舟隊的訓練提供了條件。今年10月份,順德舉辦了以挖掘后繼人才為主要目的的順德區青少年龍舟賽,并表示以后每年都舉行一次。
“從沒見過一個地方對龍舟如此熱愛,從全區、全鎮到各村居,順德各類大大小小的龍舟比賽頻繁,群眾基礎非常深厚。”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副主任鄒積軍如此評價順德的龍舟活動。而鑒于順德龍舟賽事深厚的群眾基礎,特別是在五人龍上的特長,目前中國龍舟協會已經委托順德龍江起草五人龍舟賽的統一比賽標準,待上報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審批后,將在全國推廣五人龍。
而除了龍舟外,粵曲也是順德人喜歡的傳統文化活動。
于2008年獲評“中國曲藝之鄉”的順德,粵劇藝術源遠流長,從清末民初至現代,順德名伶輩出。時至今日,順德的鎮、村私伙局超過200家,分布在順德各個角落。空閑之余,私伙局的成員便聚在一起。不管是在廣場上,還是在祠堂前,不管是平日里,還是節假日,也不管是完整地唱幾出,還是隨性地哼幾句,有私伙局的地方就從來都不乏觀眾。
而為了更好地傳承順德的傳統文化,粵劇、書法、龍舟說唱、舞龍等各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活動,都被列為順德重要的文化項目,作為傳承的重點在青少年中推廣。
目前,順德共有49家“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基地”,包含曲藝、音樂、舞龍、書法、美術、版畫、龍舟說唱等傳統文化門類,培養學生對順德傳統文化的興趣,為順德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提供了專門而穩定的平臺。順德各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傳統,沒有因為工業化的腳步而消失,反而煥發著勃勃的生機,讓所有的順德人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兒,也讓外來的人,能在段段粵曲聲聲鑼鼓中,了解順德一路的腳印。
新名片發展方興未艾
去年11月,中國音樂家協會順德合唱基地正式掛牌。這個牌子,讓順德所有的合唱界人士,都為之振奮,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能為順德帶來眾多的音樂藝術資源,也是對于順德在合唱藝術上所作努力的肯定。
目睹著順德合唱藝術發展壯大的順德區合唱團團長吳莉婭介紹,目前順德現有經常活動的合唱團十多個,成員上千人。同時,各機關、鎮街、村居、學校、企業也紛紛組建起合唱團,順德合唱已基本實現了區、鎮街、社區全覆蓋,而沒有正式“入編”的合唱愛好者更是難以數計。
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長安前來順德接受"中國音樂協會順德合唱基地"的申請時表示,順德擁有濃厚的合唱氛圍,擁有眾多的合唱團隊,同時能夠培養眾多理解、欣賞和參與合唱事業的觀眾,這對合唱藝術在順德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順德的合唱有基礎,實力也不俗,近年來在各種國家級的合唱賽事中都獲得了多個金獎。而在去年7月,更是在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上獲得了1金4銀的好成績。
這邊廂,合唱藝術如火如荼拿獎不斷,那邊廂,交響樂團也沒閑著,通過“進鎮街、進村居、進校園、進企業”的行動,深入服務基層群眾,讓高雅藝術走進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2009年9月25日,順德交響樂團正式組建。正式成立才一年半左右的順德交響樂團就深入企業、村居、學校舉辦16場交響音樂會,約有18000名群眾到場聆聽,平均約一個月一場。
“我們順德也有自己的交響樂團了,雖然目前還比不上一些大城市的水平,但我們看重的是它能為順德培育追求高雅文化的人群,讓更多的人能有機會接觸‘陽春白雪’的熏陶,提升和豐富這座城市的品味。”多次欣賞到順德交響樂團的市民梁文亮對順德交響樂團充滿了期待。
“好”活動帶來好風尚
開展文化建設,無疑是要以各種文化活動作為載體,提升個人的素質修養,并以此作用于社會,助推社會的進步。然而,純粹的文體表演等活動,其影響力是有限的。如何讓一個活動,一個品牌,能持續性地展現其影響力,這應該是所有文化主管部門、文化工作者都思考過的問題。
順德通過近幾年的探索,給出了一個答案:能引起人們共鳴,能為人們樹立模范的活動,才能讓人印象深刻,才能持續保持其影響力。
目前,已經開展了兩屆“順德好人”評選,共有113位市民被授予“順德好人”稱號。113人,這個數量無疑是有限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但是“好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通過層層推選和“尋找好人”的全城總動員,“好人”的故事被無數次地講起,通過媒體的傳播和口耳相傳,“好人”的精神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發酵,催生出了陣陣學"好人"的旋風。
“好人”老師鄧家文,帶動了龍江幫扶青少年的行動; “好人” 義工梁淑鳴,引發了陳村做義工的熱潮;“好人”的哥劉磊,繼續帶領著“劉磊車隊”,時刻為順德出租車行業整體形象提升而努力……
今天,離第二屆“順德好人”的正式選出的日子已過去了將近8個月的時間,可學“好人”的氛圍不僅沒有削弱,還層出不窮。
一位年輕司機每次碰到一位雙腳殘疾的市民搭乘公交時,都會馬上離座攙扶其上車,并幫其將攜帶的物品拿到座位上。這位市民感動于這位“好人”司機的舉動,到網上發帖來稱贊。這位年輕的司機得知后則微笑后以一言帶過:“看到有人不方便,就順手扶一扶,好普通的事情。”
一男子與妻子因為感情問題發生爭吵后,跑到容奇大橋當著妻子的面喝下近400毫升的敵敵畏農藥。路過的奧迪Q7車主將該男子緊急送往同江醫院,臨走時將3000多元塞給該男子的妻子。雖然最終該男子不治身亡,但“奧迪哥”做好事又“留錢不留名”的舉動感染了眾多的網友和市民。
而除了“順德好人”,“好學順德”作為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通過多年來不斷的努力,在順德形成引導了崇尚閱讀、時刻學習的好風氣,而“順德好村居”建設,不僅改善了村居的出行、生態等條件,還大力開展了文化設施的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讓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得到共同滿足。
(編輯:何安)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