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備忘錄
梁毅民:順德有兩大任務——產業與改革,這兩大任務都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教育先行”才能完成。目前來說,順德的教育水平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我們有更高的期待,為此必須不斷注入動力。對此,我感到很有信心,因為從這一次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中,可以看出順德人、海外鄉親對教育的格外重視,順德在教育方面擁有很好的傳統傳承。
梁維東:順德教育基金的設立就是為了發揮獎教獎學的功能,激勵教師安教樂教,激發學生刻苦求學,也鼓勵家長、全社會關心、支持順德教育。順德教育水平走在全省甚至全國的前列,跟順德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的支持分不開。最早的時候,順德海外和港澳鄉親點燃了支持教育的火焰,如今,順德本土工商企業、事業單位、普通市民等都紛紛加入了這個行列,整個社會慈善氛圍非常濃厚,特別是工商企業,已經成為了主力軍,我們看到了順企的力量,同時也彰顯了順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截至6日下午4時,2010順德教育基金已經籌集資金超過1.3億元,超過了預期,非常讓人振奮。籌集來的善款,將通過嚴格的審計,向社會公開,請大家放心。
馮潤勝:今天一來,看到現場,很是感動。順德教育基金在1994年創立,當時我是順德市市長。那時,順德的產權改革剛剛告一段落,經濟發展逐漸向市場經濟轉移,整個社會發展的重心也從單一追求經濟效益轉移到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的同步發展。那時,我們開始明晰一件事情,順德的再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持,沒有教育支撐,城市很難持續發展。于是想出了這種呼吁社會支持教育的方式,順德市首屆教育基金百萬行,就以海外鄉親的捐贈為主。
2000年,順德興建順德大學籌款萬人行共籌款逾2.5億元,華僑、港澳鄉親共捐資1.9億元,這一次舉行的教育基金百萬行也超過1.3億元。三屆 我都參加了,對比這三次,最大的變化是,海外鄉親的慈善意識和舉動帶動了順德本土企業和市民的參與,這一次的籌款就是以本土工商企業為主,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
順德城市網消息 “時隔十幾年再舉辦教育基金百萬行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活動的目的并非籌款,更重要的是對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全社會關注教育、關注順德發展的主人翁精神。恰逢懇親大會,這么多鄉親回順德,一起來為順德教育獻力,意義深遠。”昨日(11月7日),教育基金百萬行的現場,順德老領導黎子流走在出行隊伍前面,神采奕奕地向記者傳達教育基金百萬行的意義。
事實上,整個順德都被這種精神所感染:參與教育基金百萬行的38個方隊包括海外鄉親超萬人搖旗走完全程;沿途4公里,觀眾熙熙攘攘;活動剛剛結束,就有網友在順德城市網發表博客,寫道“順德很早就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地區的繁榮不開教育!”
現場:萬人上街,感動全城
昨天上午9點半,順德體育中心,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梁毅民拉響禮炮示意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開始。
超過萬人的方陣緩緩“流動”:從順德體育中心起步,經鳳山中路、清暉路、鑒海路、鳳山路。一路上,澳門順德聯誼總會會長、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頭發花白的何慶先生一直沒有“落后”,他對記者感慨:“鄉親們在海外一直都很關心順德的發展,這次能夠在順德,自己家門口為順德發展、順德教育貢獻一點力量,非常高興!”
讓鄉親們感到高興的還有順德孩子們的表演。步行隊列中安排少先隊儀仗隊、花隊、彩旗隊等,沿途還安排文藝表演區,看到孩子們表演舞獅、太極,92歲的順德鄉親伍炎崧堅持走完了全程,還一邊樂呵呵地對關心的團友搖手“不累,不累!”
沒有參加方陣的市民也和步行方陣進行互動,不時向步行方陣招手示意。“感謝鄉親,感謝好心的你們。”一頭白發的林婆婆向游行的鄉親們高聲言謝。“這些鄉親為我們順德出這么多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他們說聲謝謝。”何少珍老人與老伴也一早來到游行點“霸”定位看游行。“7年前順德也舉行過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當時我們也有到場支持,今年難得這么多的海外鄉親回順德相聚,我們又開心又感動,感謝他們!”記者注意到,何婆婆眼里閃爍著淚花。
呼吁:社會各界都來支持順德教育
熱烈的現場氣氛讓參與者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一吐為快”。
順德人關注教育、關注家鄉發展的精神讓許多平時以低調著稱的企業界人士愿意“出聲”。格蘭仕總裁梁昭賢向記者說:“教育是發展的資本,萬人行就是將慈善意識化成實際行動。在這其中,順德企業是少不得的一個細胞,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體現。”
著名房地產企業碧桂園不僅安排人員參與方陣步行,表示“碧桂園一直都非常關注順德教育事業的發展,接下來將在‘怎樣捐助’上進行更多嘗試”并且呼吁“希望順德更多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到順德教育事業的建設發展中來。”
龍江鎮鎮長李建華介紹,此次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龍江募得1300多萬,社會各界、幾乎所有力量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了,令人非常感動。基于龍江的現實情況,有3、4間學校還屬于“改薄”范圍,接下來,將致力于“改薄”工作以及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是教育質量非常關鍵的因素”。
■感動鏡頭
鄉親忍不住隨歌起舞
當行至清暉園門口時,一場動感的小學生舞蹈正在上演。
來自法國的鄉親劉麗媚和同伴們也隨著節拍快樂地舞動起來,儼然活潑的小孩。劉麗媚在樂從出生,在對家鄉還沒有什么記憶的時候就去了法國,所以她的“德語”幾乎不能表達,國語也要停下來想一下才能成句。劉麗媚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順德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看到那么多海外和本地鄉親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非常開心,非常感動。
其實,感動不是現在才開始。“從我們踏上家鄉的土地起,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順德家人都安排得非常細致,碰到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熱情,我們真的是像貴賓一樣被照顧著。”她指著臨時證件上的“貴賓證”興奮地說道。她說,下次也要把兒子帶回來看看家鄉,感受家鄉。
“開心,不累!”
背后插著旗子,不時地和路邊的市民熱情地招手,81歲老伯羅霖走了一大半路程后依然步伐矯健,精神飽滿。
“一點都不累,那么多親人一起走,開心,走得很舒服!”祖籍均安的老人第一次參加順德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他說第一屆沒有參與是一種遺憾。
來自加拿大的方藹連與先生也是第一次參加,但是‘教育基金百萬行’對于她來講早已不陌生。“一年前我們就已經接到順德區政府的邀請涵,得知家鄉要舉行募捐活動,我們立即號召朋友捐款出力,現在捐款還一直在進行。”方藹連10年前第一次回順德,相比十年前,這次回鄉不僅僅只是看看家鄉變化,為家鄉建設出力才是她最想實現的。“看到一路上家鄉人民熱情的呼喚,內心確實很是感動,雖然我移民國外40年了,但是看到順德的鄉親時,那股親切感還是油然而生。”
扛牌學生:辛苦也值得
結束長達四公里的游行,阿燦放下肩上沉重的宣傳牌,忍不住揉揉酸得發痛的雙肩。在昨日的教育基金萬人行中,來自順德中專二年級的阿燦與班上18位同學負責抬活動宣傳牌,這一班只得17歲的小伙子,從來未曾試過如此長時間地抬著一塊幾十斤重的重物走連續走4公里的路,這讓他們一路上吃了不少苦。
“活動的前一天我們在體育中心彩排,只抬過一次,但是時間很短,當時沒什么感覺。今天算是我們10個‘抬手’第二次抬起這大物,沒想到一抬就得走4公里的路,沿途我們十幾位同學一直是輪流換著抬,但肩還是被桿勒得發痛。”
肩上雖然被壓得酸痛,不過小伙子們卻絲毫不敢松懈,就連每次換人,都總會有人在后面指揮著大家的節奏。“雖然今天在身體上確實是累,但內心是高興的。作為一名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機會不是人人都有的,我們很榮幸被大會挑選到,以后我可以跟朋友說我也曾為順德教育也出過力。辛苦是會有,但是值得!”
在第12次換下肩上的木桿后,阿燦和同學們終于完成了任務,小伙子們終于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敬業的小記者
在行進的隊伍中,有一群學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他們穿著校服、拿著本子和筆的在人群中竄來竄去,時不時停下腳步跟行進的人談話。
這是來自聚勝小學、李介甫小學、本原小學的小記者們。記者看到他們的本子上詳細清楚地列好每一個問題,不同對象都有具體的問題。比如采訪領導的提綱有,舉行教育基金百萬行的目的是什么,評選順德榮譽市民有什么標準?采訪普通市民的問題有,你為什么參加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你是怎么理解慈善的?等等。來自聚勝小學五年級的小記者李沅虹說,這些提綱大多數都是自己想的,少部分經老師和家長提點。
“姐姐,你好!我是聚勝小學的小記者,我能采訪下你嗎?”剛剛采訪完這些小記者,記者立即被反轉角色,成為了他們的采訪對象。敬業的精神尤為可佩!
□安琪 海梅 梁雯雯 通訊員 譚璽(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