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涌
順德產業發展,當前來看,其動力與目的都在于問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推動了再出發。因此意義不同一般,特別是它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無論本地還是外地,業內還是外界,都是人們所熱衷和熟悉的。筆者以為,這個課題價值主要是,作為一個區域的發展模式,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跨越式遞進的案例,順德產業現象,顯然具有典型性,超前領先性,也具有示范影響的作用。
從事實上來看,這又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延續的話題。而所謂話題,則是一種思維上、理論上和輿論上的討論與探索,產業進程需要話題。話題結合產業發展,也是其中的一個有機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話題與實踐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的,話題來源于實踐,也推動實踐。但前提是,話題要要有客觀性、科學性、創新性,以及針對性、實用性。在順德討論產業,應該也可以成為一種有特色的區域文化,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結合者領先性實際的討論,其評價性和預見性非同一般,當人們需要把握諸如風向標、標準化、趨勢走向這樣的理念的時候,是可以從中得到富有成效的啟示的。而這,也就是我們努力延續和深化這種討論的出發點和目的。
思考順德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立足于它的現實,確定其性質,弄清其定位。從經歷角度來看,順德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是一條持續凸顯的主線。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問題一直是順德重點抓住的問題,重點沒有移位,而且制造為主這一特色也沒有移位。我們似乎可以這樣看,這一進程是不斷擴大提升,不斷深化的,典型地反映出當今發展中國家起步于農業的追趕型工業化趨勢,比如,期間就是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期:從農業到工業,實現工業化起步,打下扎實基礎。形成以工業為主、以集體經濟為主、以規模企業為主的產業形態。投入產出的簡單化,使得所產生的積累更多地體現為資本和對于市場的把握。
第二個階段,中期:產權改革以后,在適合于市場經濟的體制的基礎上,激發出新的活力,加上應對市場競爭的需要,提出二次工業化:深化工業化,突出現代技術、現代管理和品牌戰略。產業結構上,突出集約化理念,發展“兩家一花”,形成家電、機械裝備等八大支柱產業。
第三個階段,新世紀以來:粗放發展的空間減少,知識要素的作用加大,新的競爭環境形成新的發展導向,于是進一步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國際化的結合,突出高端化理念,發展總部經濟、品牌經濟、會展經濟。
第四個階段,當前:突出自主創新,提高發展的可持續能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承接了新世紀以來的發展趨勢,進入新的階段,一是國內競爭態勢影響,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反向推動,三是珠三角城市群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外部要素與本土要素的合力,加快了調整的節奏。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態勢已經凸顯,產業發展的實質已經在很大程度演變為應對現實危機的行為。農業從邊緣化回升為精細化和特色化,第三產業以工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為基礎,找到了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發展空間。
可以說,順德產業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競爭為動力,以外部信息為借鑒,脈絡是清晰的,其特點是:從經驗走向自覺,從粗放走向集約,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從模仿走向創新,從制造走向創造,從起動走向無限。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與活力,確保了順德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順德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一種自覺推進的實踐和探索,不僅實踐領先,而且理念領先,探索領先。筆者作了一番思考,認為順德產業轉型當前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轉什么,即需要改變的要素是什么?這當然是綜合性的,包括觀念、體制機制、經營管理、行為方式、價值理念,等等。要抓住一些突出問題,形成有價值的思維理念,如,整合力度的不足,制約著調整的階段性提升,這里實際上存在一個認識與處理分離,有效實現兼容的問題,如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分離,務實與務虛的分離,傳統與現代的分離,本土資源與外地資源的分離,政府與企業的分離,話語與實際的分離,等等。資源不是新的,但新的結構可以產生新的效益,問題不是新的,但新的方法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2、做什么:我們的選擇。幾個拉動。
(1)先進制造業的拉動。發展總部經濟、品牌經濟,通過骨干企業的拉動。
(2)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拉動。引進與投資:新一代顯示器、光伏產業、太陽能產業,等,也是巨大的拉動因素。
(3)生產性服務業。物流、金融、設計與創意。體現了軟實力的拉動。
(4)特色旅游、美食。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其資源特色是不可復制的。
(5)中小企業群:體現了不盡的活力與創意,是制造業的補充與后繼力量。
(6)文化產業:傳統文化資源的產業化。
3、如何做:措施與行動。在理念文化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理論提升要發揮真正作用,應當把握好幾個關系:
(1)現實與創新的關系,從實際出發,堅持原有優勢,如白色家電之都,現代制造業基地。
(2)定位與選擇的關系,從珠三角城市群中確定自己的區域定位,立足比較優勢,選擇發展路徑。
(3)新的環境與新的調整的關系。交通環境的改善,帶來新的資源配置條件;環境、能源、勞動力因素的變化,影響著產業的發展空間。
(4)政府、企業、社會的關系。在順德大部制改革、強鎮改革的體制下,這方面的架構和關系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5)務虛與務實的關系。突出發揮文化的作用,發展文化產業,增加產業的文化因素。
(6)本土發展與外地發展的關系。本土經濟在外地的發展,外來資本在本地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原有的劃分界限與規則,經濟的版圖和產業屬地概念需要重新書寫,傳統地緣不等于經濟地緣,更不等同于現代經濟地緣,只有市場和價值才是永久的。
(7)超前領先與吸納借鑒的關系。上世紀80、90年代,順德的民營經濟是超前的,但與實力雄厚的國有經濟相比,與立足于文化底蘊深厚的區域或者立足于大城市的民營經濟相比,今日可以提供給順德企業學習借鑒的對象還真的很多。事實上,順德企業智慧、產業智慧,就經常誕生于這樣的學習借鑒之中,而這也是順德產業保持活力的前提。
作為順德模式的基本內涵的產業發展,其效應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是制度層面和經驗以及文化層面的,這些,當我們進行總結提升和挖掘展開,其理性價值就會不斷呈現出來的。
(本文作者為順德區委宣傳部局務委員,本文首次刊發于《順德視角》2010年第8期總第75期)第15-16頁)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