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
昨天,“中國南方智谷”終于有動作了:
廣東省科技廳和順德區政府簽訂《省區共建中國南方智谷合作協議》,中科院研發大樓和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正式奠基;順德區政府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色列施拉特有限公司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辦事處等一批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對于這些動作,縱覽新聞報道,幾乎都是叫好之聲:無一例外地先闡述順德需要智力支持,再展望中國南方智谷將給順德帶來什么。筆者以為,“中國南方智谷”固然看上去很美,但現在還遠不是叫好的時候。
首先,從“中國南方智谷”的提法來說,從字面上來說非常有氣勢、有眼光、有追求,意圖很明確,希望能輻射珠三角區域乃至整個南方。但筆者認為這種先樹旗幟的做法并不適合順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種浮躁的表現。
且不說南方,單說廣東甚至珠三角,不論從知名度還是生活形態,廣州、深圳遠遠比順德具備提口號的基礎和底氣,人家都沒提中國南方什么什么的概念,順德壓力山大。顯然,順德并不是忽略這點,因為分管經濟工作的副區長蘇偉波說“這個目標可能實現起來很艱難,可能要花10年、20年時間,但絕不影響順德人信心和決心。”那么,干啥非要把10年、20年的目標現在就提出來?老老實實做基礎工作不好么?
其次,簽約的具體內容仍然模糊。據說簽約方跟順德政府洽談的時間很短,簽約方對順德很有信心,那么信心來自何處?對哪些方面進行了考察?覺得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的?他們愿意花上10年、20年的時間并制定相應的路線來配合順德打造中國南方智谷嗎?
換句話說,對于這樣一個龐大體系的打造,需要理清的是,順德到底具備怎樣的優勢?從簽約方的表述來看,產業基礎是根本優勢。但光說產業基礎相對務虛,畢竟產業基礎也包括許多方面,作為一個普通市民,真的很希望能看到這些。
按筆者理解,“中國南方智谷”其實是提供一個產學研的平臺,因此有核心區和特色區的概念,讓筆者想起了兩個地方:北京中關村和武漢光谷,前者號稱北京硅谷,后者曾經試圖打造華中地區的硅谷,但并未見起色。筆者感到奇怪的地方是,A、B、C區之間既不算交通發達,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如何整合資源?畢竟,“中國南方智谷”的打造和形成,決非單純經濟領域的內容,還包括城市系統、文化的反作用。
不管怎樣,既然邁出了第一步,希望能不斷聽到相關消息,遠景再美好也是望梅止渴,讓市民驕傲的不僅是目標,更是團結一致共同探討向前走的凝聚力。
(編輯: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