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昨日(6月26日)上午,下了場小雨,雨后的空氣很清新。住在大良云路市場附近的張小姐想利用休息日好好逛逛街并順便享受一下雨后新鮮的空氣。可走在路上的張小姐卻被路旁的垃圾“嚇”得不敢享受那新鮮的空氣,“平時上下班多數是開車,今天饒有興致地步行了一下,一路走來真的被路上的垃圾嚇到了,有點觸目驚心的感覺。”
目前,“創文”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是城市里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并沒有因“創文”收斂很多,垃圾在這個城市依然遍地都是。
現狀:垃圾問題真夠多
近日,記者走訪各大鎮街和大良各大道路及公共場所發現,目前城市垃圾問題雖然不大,但卻“多如牛毛”。
垃圾遍布各個角落
很多市民反映,經過“創文”之后,像公園、大道、公交站這些公共場所的垃圾問題得到了很好的整治,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市民劉女士反映,很多時候垃圾并不是在垃圾筒里,而是“光明正大”地躺在大道上。
除了一些公共場所之外,很多市民連綠化帶都不“放過”,“早餐垃圾袋、用過的餐巾紙,這些東西在綠化帶經常隨處可見。”昨日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看到,有市民穿行人行道時,手上的垃圾常常順手就往綠化帶上扔。雖然綠化帶邊已經設置了垃圾桶,但仍有市民無視這一保潔設施,仍隨手將紙巾、塑料袋、果皮等垃圾扔進綠化帶中 。
市民分類意識不高
“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對于垃圾筒上的這些字,市民經常視而不見,在市民的眼里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其實就是一個性質的東西。
當記者問道張阿姨扔垃圾會不會選擇垃圾筒時,她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我們也分不清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反正都是垃圾扔哪一種都一樣。”
垃圾筒破舊不堪
雖然目前不少街道添置了很多垃圾筒,但記者走訪各大道發現,目前仍很多垃圾筒外部油漆全都脫落,筒身沾滿“污漬”,筒的前半身被打開,垃圾筒內層的筒被破壞,根本就承擔不了裝垃圾的責任。不僅如此,“很多垃圾筒太小了,根本就裝不了多少垃圾,一點也不實用。”
“其實垃圾筒的外表很多時候也會影響我們扔垃圾的心情。”住在大良的李女士對記者說道,很多時候倘若垃圾筒很臟的話,她根本就不愿意靠近,垃圾就經常往垃圾一旁亂扔。
原因:垃圾從生是多方的共同結果
面對垃圾遍地都是的這一現象,有關工作人員談到:“這一現象并不是某一個人所造成的,除了市民的一些意識缺失外,很多相關單位的管理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管理不到位
張大爺住在新桂市場附近,他說他住在一個“很舊的小區”。張大爺很想在一個新的樓盤買上一套房子,他告訴記者:“我現在住小區對垃圾的管理很糟糕,經常是菜水從樓頂到樓底到外都是,門外垃圾堆成‘小山’。”對于這種現象根本就沒有人管理,他住在那里深受其害。
雖然現在小區里有人上門收垃圾,但是居民時時刻刻都會把垃圾帶到樓下,可是收垃圾的又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而且小區里又沒有垃圾筒,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對小區垃圾的管理難度。同時,在一些大道上,因亂倒垃圾不會受到任何“制裁”使很多人總會隨手亂扔亂倒。
監督缺失
昨日,記者在云路公園路旁的一墻上看到一段用紅色油漆寫的文字:“嚴禁在此處倒垃圾,違者罰款5萬元。”,這些字醒目、明顯。但是,就在這些字的下面卻堆放著一堆的建筑垃圾。試問為何有人敢冒罰款5萬元的危險將這些垃圾傾倒于此?
在公園散步的李阿姨對記者說道:“雖然墻上罰款寫得很清楚,但是那個地方又不會天天有有守著,即使倒了也沒有只去查到底是誰倒的。”李阿姨談到,目前很多工作人員對于亂傾倒垃圾的監督處于缺位狀態。
市民意識不高
中午,周小姐吃完手里的冰棍,朝周圍看了看,像是在垃圾筒,周圍沒有垃圾筒,于是她隨手將手上的木棍往路邊一扔。和她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她也算是一個注重衛生的人,但是她認為像木棍這么小的東西隨地扔還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是看地上有好多垃圾才扔的,反正也有人要掃,多我這一根冰棍問題也不會很大。”
事實上,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市民根本就沒有環保的概念。賣花的李阿姨幾乎每天都會推上她的小車到各大市場附近做生意,每次客人買花時她都會幫客人把花修剪一番,很多時候她會對散落在地上的碎花一走了之,
□鄧云(編輯:jovey)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