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國慶日的桂畔湖畔,彩旗飄揚,人山人海,來自全區各鎮街的市民將喜迎國慶的氣氛全都釋放在了這里,盡管是清晨時分,但桂畔湖周遭的“熱浪”卻一層高過一層。
作為順德傳統的運動項目,賽龍舟歷來都是順德人心里難以割舍的一個情結。“我可是鐵桿龍舟迷,只要是龍舟比賽,沒有我不到場的。”舉著一個碩大的照相機,在和記者對話時,鄧亦添的目光仍“敬業”的盯著湖面上整裝待發的龍舟。
現場:三萬市民熱捧龍舟賽
上午9時許,比賽還沒開始。但偌大的桂畔湖,早已被前來目睹龍舟風采的市民團團圍住,一雙雙投射到湖心的眼睛,充滿了對比賽期待。“怎么還不開始(比賽)?”,“快看,我們的龍舟在那……”“我們今年能拿第一嗎?”記者從他們身邊經過時,不時聽聞這樣急切而興奮的對白。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當天到現場觀賽的市民達三萬多人。
昨天天氣非常晴朗,太陽也早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氣溫也隨著太陽的漸升而變高。這既像是在給比賽“提氣”,又像是在給觀戰的市民以“考驗”。于是昨天的現場,又多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一排排各式各色的遮陽傘。
不少市民一看就知道是龍舟賽的“鐵桿粉絲”,很專業,帶來的“裝備”很齊全,傘具、坐墊、凳子、飲料、食物,一樣不落。撐起陽傘,鋪好坐墊,開上一杯飲料,便滿心歡喜地等著比賽的開始。
市民:我們期待今天很久了
大良羅先生由于路上塞車,當他趕到現場時,桂畔湖四周的空地已被早到的市民“分刮”殆盡。羅先生領著老婆和兒子圍著湖邊轉了一圈,最后只能在鄰近比賽選手區的一塊空地上坐下。
“早料到今天人會很多,但也太夸張了吧?人多成這樣!”羅先生邊將雨衣鋪在草地上,邊搖著頭笑著說。“我們期待今天已經很久了,再多人我也要過來。我從小就開始看龍舟比賽,每年的端午節、國慶節,我都會過來。”羅先生告訴記者,“龍舟賽很顯氣勢的,我喜歡這種充滿激情的場面。”
與羅先生一樣有“失落”的市民不在少數,許多驅車趕來的市民最終還是靠著自己的兩條腿走到賽場附近。“根本沒辦法,哪找得到車位啊,我們都走了快一公里了。”
現場維持秩序的交警們昨天有些“吃力”,“小車、摩托車,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到達賽區,但里面根本沒地停車了,整個上午不知道磨了多少嘴皮子。不過,看到這樣的場面再辛苦也開心,畢竟是我們自己的運動會,當然希望看到順德人的熱情了。”
選手:湖面劃出道道“黑色閃電”
記者在選手區看到,幾乎每支隊伍都像是剛從非洲過來的“土著”,一艘艘龍舟上似乎都掛著一條“黑帶”,“尤其是沖刺的時候,像不像是黑色的閃電?”一位媒體同行端著相機向記者笑言。由于是室外運動,所以,賽龍舟的選手無論男女,絕大部分皮膚都偏黑。但在他們的黑色里,仿佛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下午3點20許的選手停駐區,一群身著紅色無袖隊服的少年們正圍成一圈大聲歡呼著。在剛剛結束的一場比賽中,倫教少年男隊以2分19秒09的成績第一個沖過終點。“當然高興啦!”幾名隊員異口同聲地喊出,“連勒流都劃得沒我們快……”。
今年暑假剛剛開始,他們便被召集進行訓練。由于天氣炎熱,每天堅持訓練的他們,皮膚無一例外的都成了黑色,與身上深紅色的衣服形成鮮明對比。記者和他們開起了玩笑:“逛了一圈,我發現你們是這里最黑的一個隊了。”“真的嘛?還有比我們更黑的吧……”一名個子偏矮的隊員看似不服地說道。
“黑色是健康色。再說,皮膚黑說明我訓練得很努力啊,”擂鼓手李浩賢對記者說道,“其實,只要今天能取得好成績,再黑我們也不怕。”
□志偉 通訊員 羅勝麗 (編輯;謝全)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