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講述人:英姐
居住地:北滘林頭村
感言:40歲不但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還結識到了一班朋友。
順德城市網消息 在北滘林頭的工作坊,與一般的工廠不一樣,這里只有48位工作人員在給做著一些簡單的加工。然而與其他工作單位不同的是,這里的工人并不是各顧各的,而是像一家人一樣融洽地工作。
英姐就是這個工作坊的一位成員,2007年42歲的她就進了工作坊。用她的話來講,工作坊不只是一個工作的地方,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屬于他們的娛樂中心。
“4050”工作的新起點
工作坊是由一間舊糧倉改建而成的,原來曾租給人家做過鞋廠、木箱廠。為此內部的構造也是很簡單,里面是兩排整齊的桌子,每張桌子旁邊放了一圈條凳,4、5個工人圍坐一起忙碌著裝配手中的電線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舊糧倉,卻曾得到省委書記汪洋的肯定。
工作坊是特別的,因為它并不是招收一些工作能力出色的人,而是更傾向于優先安排一些年齡大、低保戶還有行動不便等人士。換句話講,這里比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一個給予溫暖的地方。
工作坊這種模式針對的是農村“4050”群體的特點,有效配置各種社會資源解決農村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確實,工作坊里最大的特別就是這里幾乎是清一色的“4050后”。“通常這個年紀的人,如果沒有太高學歷的,一般都是在家做家庭主婦,大部分的時間均是放在打理家務上。”英姐對自己能進入這個工作坊表示有些幸運。
其實英姐進入到工作坊都是因為孩子們說不想自己太辛苦,希望可以在離家近一點的地方找一份工作,可以照顧一下家庭。不過,年近40的英姐當然是有顧慮的,因為去到了40歲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了,正是一個尷尬的年齡。“如果想再進工廠的話,又可能會有很多的限制,如果不進工廠的話,這把年齡又沒什么技能,我能干些什么呢?”
還好是工作坊讓她看到了一絲希望。英姐早就聽說過,村里開了個工作坊,這里大部分人都是一些中年人,工作大多是以一些簡單的手工活為主,工資的話是計件算錢的,多勞多得,聽說這一個月平均一個月也能拿到1000塊。
薪酬不減,還交到朋友
進入工作坊后,英姐的收獲有些意外,因為在這里她不但工作很開心,而且還結交到了新朋友。“工作坊離家只有幾分鐘路程,平時家里有什么情況都可以回去看一下,挺方便的,加上工作坊環境又好,同工友相處又融洽,我變得開心多了。”
這幾乎就是在家門口就可以工作了,這是英姐以前從未想過的工作地方。因為如果是以前,要想到這同工同酬的話,這至少也要花不少時間去找廠,但是林頭工作坊卻讓英姐有了安放晚年的機會。
現在,英姐平均一個月也能掙得1000塊。工作壓力也不大,英姐上班的時間是早上7點45分至下午5點30分,周末時間自己安排。因為工作坊采取的是按件計工的方式,因此沒什么事情忙英姐都會選擇在這里度過周末。像英姐這樣的年紀,雖然手腳沒有年輕人那么靈活,但是一個月下來也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年輕的工友,由于手腳靈活,效率固然會高點,一個月下來工資也有1700元左右。
在工作中收獲快樂
如果說與以前工作最大的區別,那就是工作坊合作的廠商定時到工作坊同英姐她們聊聊天,談談工作上、生活上的問題。在聊天中,英姐明顯地感覺自己也變得健談起來,說話大膽了。“現在隨便和人家聊,也聊得上一個多小時。”
此外,在工作坊里,若遇上節假日,如“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工作坊還會舉辦燒烤晚會或者團隊游戲這樣的活動,豐富大家的生活,而每年工作坊都會組織去旅游。這樣的生活是以前英姐所沒有過的。為此,工作坊不但解決了她的工作問題,更是讓英姐的生活有了改變。
“心情開朗了,身體健康了。”英姐在工作坊中尋找到自己的快樂,而丈夫、孩子也放心她在工作坊中工作。
□李志明(編輯:林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