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構想,對容桂的自主創新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順德區委常委、容桂街道黨工委書記列海堅向記者表示,容桂不僅要繼續以當年“招商引資”的氣魄來“招商引智”,還要探索如何盤活機制,吸引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向容桂聚集,用智慧不斷激發出創新的活力。
“三顧茅廬”引來“國家隊”
中科院與容桂的“聯姻”,源自2008年10月的一次“尋寶之旅”。當時,列海堅帶領萬和、德美化工、恒基實業、伊之密等20多家知名企業代表赴京考察,參觀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等,并與中科院北京分院的專家召開了技術合作洽談會。洽談會上,容桂表達了合作的意愿。
此后不久,容桂邀請中科院派出專家前來調研,雙方初步確定了合作框架。2009年1月,容桂主要領導再次赴京拜訪,與中科院廣州技術轉移中心簽訂科技合作協議,開始商談共建“工作站”事宜。
2009年4月,“中國科學院廣州技術轉移中心順德工作站”正式掛牌,中科院廣州分院專門委派專職人員常駐工作站,開創了中科院與鎮級政府合作的先河。
為加強合作,容桂出臺《容桂街道支持院地合作實施辦法(試行)》,設立了院地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并且規定在3年內每年財政安排不少于300萬元支持院地合作項目。
一年多來,順德工作站取得了重大成果,共對接企業技術需求70多項,促成12個項目與中科院下屬院所達成合作,申報廣東省省院合作計劃項目9項,得到了容桂眾多企業的認同。
前進中的“創新視角”
看得見的成果,刺激了更多容桂企業對創新的渴求。在調研時,許多企業說,我們不但要技術,還要資源,還要人才!
順德工作站站長馮國義介紹,之前的合作主要是依托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力量和人才資源,以容桂產業需求為導向,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但是,自主創新能力是綜合的能力,一旦走上了這條路,企業馬上就知道了自己還需要什么。
根據企業需求,中科院和容桂進行了磋商,一個打造“中科院容桂特區”的思路浮出水面。“中國科學院廣州技術轉移中心順德基地”由此誕生,之前的合作協議被重新改寫。
雙方最后議定,接下來的合作主要有五大方向:共建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基金,為企業轉型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基金由容桂政府引導、中科院參與、民營資本為主體,風險投資基金不僅僅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通過基金團隊的運作完善科技創新產業鏈,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的轉移轉化。同時,借助中科院的“百人計劃”,為容桂引進高端人才,其服務年限視工作而定;根據容桂企業需求,派出團隊進駐容桂;鼓勵中科院院所與容桂企業共建研發中心或實驗室;舉辦培訓班,為企業培養技術隊伍。
“容桂特區”“特”在哪里?
“中科院容桂特區”,“特”在哪里?
“我們從容桂政府的服務意識、科技創新環境、政策支持和體制機制等各個方面,充分感受到了“特區”的優越性,使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陳勇表示,容桂也是中科院積極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模式的試驗區,實踐成效對廣東省乃至全國的政產學研合作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容桂推動‘政產學研’的模式比較特別,我們正在嘗試盤活機制來激活創新。”列海堅說,政府并非直接出錢補貼科研機構或中介結構,而是作為專項資金補給企業,引導企業結合自身需要自行與科研機構或中介機構對接,購買服務,因此針對性更強,服務更到位,成效也會更加顯著。
列海堅還表示,“中科院廣州技術轉移中心順德基地”雖然是根據容桂企業需求搭建的平臺,但我們希望也能向珠三角其他地區提供服務。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其輻射和帶動的功能,還能夠使平臺在為更多對象提供服務時汲取經驗,博采眾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