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義工和股份社社員們在清理島上垃圾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湛承姝) 昨天(5月29日),在德勝河容桂水道旁,那個原本與周圍高樓大廈格格不入的“孤島”很熱鬧。
大汕島,在這個被稱作“順德新城中最后的村莊”里,祖屋上殘破的磚瓦,地上生銹的水管,大樹下老態龍鐘的老翁……一切都散發出古老殘舊的氣息。穿著紅衣,提著蛇皮袋,拿著鐵鍬收拾垃圾的容桂義工,是昨天島上一道新興的風景線。
島上加設24個垃圾桶
島上如今剩下60余戶常住居民,多數是年紀較大的留守老人。因為生活環境和習性較為傳統,本島上沒有集中放置垃圾的地方,生活垃圾都隨意丟在屋前屋后,或者掃進村里的大汕涌里。記者從村民處得知,這條河涌也是村民生活水源的支流,河流兩岸居民的食用、涮洗水也來自這里。
昨日,記者在島上看到,每隔幾十米距離放置了一個垃圾桶。據了解,島上加設了24個垃圾桶,能滿足島上200多畝居住范圍的居民使用。“設施配備到位,現在就靠居民們提高意識,把自家的生活垃圾丟進垃圾桶,方便保潔人員前來清理。”大汕島所在的小黃圃居委會主任陳超林說。
記者沿著大汕涌查看,原本漂在河涌上的泡沫飯盒、塑料包裝袋等垃圾,經過容桂義工幾個小時的打撈,已經基本清理完畢。“我上次來,這里的垃圾與水葫蘆混合在一起,太陽一曬,發出一陣讓人惡心的臭味,今天來好了很多。”第二次來島上的一位攝影愛好者告訴記者。
飲水、通訊問題仍待解決
大汕島過去除了面臨著垃圾圍“島”的境況外,對于大汕島的居民來說,飲水如涌水才是居民最為擔憂的。“島上居民喝的水是從德勝河抽上來經過簡單處理的河水。”在大汕島住了大半輩子的吳執勝說。大汕村所在的北大股份社負責人盧社長告訴記者,對村里用水進行處理的是一座80年代建立的水塔,這座水塔由村民自籌資金建成。三十多年過去了,村里用水的主管道沒有更換過,銹跡斑斑的水管里流過的是包括村民們飲用水在內的日常用水。
“我們家平時用水都要先靜放一段時間,讓水里的泥沙沉淀了才敢用,但是這樣的水燒完后還是會在熱水壺壁上留下厚厚的水垢,每天都要清洗一次。”家住大汕村的潘先生很無奈地說。潘先生抬出家里用來靜置自來水的器皿,記者看到盆地有一層清晰可見的黃色沙粒狀物質。隨后,潘先生走到洗手盆旁把水龍頭擰下來給記者看,“我們都要用這種有過濾器的水龍頭,把水里的垃圾和泥沙先過濾一遍才敢用。”
針對這個問題,陳超林解釋到,他們也多次聽到村民的訴求,且已向政府反映了相關情況,每月對水塔蓄水池的清理依然會繼續。可股份社和居委會財政能力有限,更換輸水管的大工程需要再向上級部門請示。
除了生存用水問題困擾著大汕島居民,在生活發展方面的需求亦讓島上居民梁惠強很苦惱。“相隔一河,對岸是21世紀,我們這邊卻是60年代。島上只能收到四五個頻道,連順德電視臺都看不到!”難以及時了解周邊信息,讓這個小島恍若隔世。
特殊地理位置是個難題
容桂小黃圃的這個大汕島,因被一條叫“大汕”的河涌橫穿而得名。一條寬約130米的容桂水道環繞島的外圍,把大汕島與其他村子隔開。想進入大汕島需搭乘半分鐘的渡船,或者經連接德勝橋和大汕島之間的兩條螺旋式樓梯來回。這兩條樓梯位于德勝橋中間段,距離橋頭橋尾最近的公交站也需要步行十幾分鐘。
記者從大汕島居民口中得知,上個世紀末,香港商人霍英東投資建設德勝橋時,曾想把大汕島開發為旅游休閑勝地,可后來計劃擱淺,原本打算搭建的機動車引橋只建了一半就成爛尾工程。如今來往島上的交通一如既往的不便,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阻礙大汕島建設的一道坎。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