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天主教教堂已成危房,現不允許人們進內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梁圣杰) 若不是有心人,也許很難找得到容桂四基天主教堂的身影,皆因它藏身于民宅之間。
昨日(7月9日),順德城市網記者來到位于新圩直街9號的四基教堂。遠遠望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走近教堂后門,抬頭只能看見教堂的塔尖,卻無法入內。周邊村民稱,由于教堂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所以,5年前已被封起來,不讓人們進內以防發生意外。
前世:四基教堂曾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說起四基天主教堂,老一輩的容桂人都不會陌生。據資料記載,該教堂最早初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時教堂設在鄉民鄭氏一間祖屋內,僅有一廳,后來由教徒籌款買下了附近的房子來擴大規模。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成雙塔型的教堂。
民國十七年(1928年)第二次重建,外型部分仿照廣州天主教圣心堂(俗稱石室),由當時駐廣州的法國天主教會籌款建成如今的形狀。教堂的建筑面積達53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174年歷史。教堂主要分為三部分:前座是門樓,后座是玫瑰堂和宿舍。
“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經常在教堂里爬樹。雖然當時會被大人罵,但是我們為了摘樹上的黃皮,還是偷偷溜進教堂。”今年已經65歲的黃伯回憶起小時候與教堂之間的記憶時,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還在教堂里睡過幾年呢。”相對于黃伯的經歷,村民黎榮福更是曝出自己與教堂有過一段“親密接觸”的時光。
近70歲的黎榮福,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曾在教堂居住長達25年,并在教堂里與現在的妻子結婚,“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教堂里舉行婚禮的人不多,我們算是少數中的一對。”
當然,相對于電視劇里看到的教堂,四基教堂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比如說,教堂里沒有正式的神父,只有2-3名修女在打理。正是因為如此,黎榮福的婚禮并非像電視劇般,有神父宣讀誓詞和祝福。“但喪禮就基本上在教堂進行了,教徒為亡者禱告念經,之后才送上山入土為安。”黎榮福說。
黎榮福還說,四基教堂可以說是當時容桂四基居民生活的一種見證。后來,遇上文革,教堂面臨清拆,有人甚至把十字架割去,后來的十字架是文革后才重新安裝的。
今生:教堂修復后將有望成為旅游景點
也許是經歷過那一場歷史洗禮后,四基教堂少了一份熱鬧,反而多了一絲孤寂。村民說,上世紀70、80年代,每逢遇上臺風,附近的村民都會到教堂避雨。但近年來,教堂只開放過一次。“那是一年的圣誕節,教堂開放給教徒禮拜。當時場面十分熱鬧,近至上佳市、高贊、大岑,遠至禪城、南海、廣州都有教徒前來。”這是近年來讓村民黎志明印象最深刻的場面。
但現在的教堂已經被附近的民宅重重包圍,正門已筑起一堵高達3米圍墻,后門則常年用鐵鎖鎖著。記者在教堂后門透過門把往里面看,看到走道兩旁有很多開的正艷的花,一樓的窗戶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彩光,依稀能想象當年教堂的輝煌。
據了解,在2006年6月10日,四基教堂入被列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早前,容桂國土城建和水利局還計劃將四基教堂打造為旅游地和文化景觀。
“我們設想是拆掉教堂周邊的一些民房,并修建一條寬敞的道路,可以直通進去。” 容桂國土城建和水利局工程建設股股長黃建中表示,容桂有很多的文化景觀,如果能妥善加以修繕和保護,將會是重要的文化財產。“如果能夠實行,改造將是全方位的,除了對教堂進行修復和翻新,還將融入各種旅游元素。”
■相關記載
龍江鎮東頭天主堂始建到現在約120年歷史,名叫耶穌君王堂。重建于1986年。1987年7月23日落成。
勒流鎮龍眼天主堂始建到現在約150多年歷史,名叫圣家堂,重修于1980年,1981年復堂,總面積約831.6平方米。
均安鎮南沙天主堂始建到現在約100年左右,名叫玫瑰堂,重建于1994年,1996年復活節落成。建筑面積有200[年個平方米。
北滘鎮水口天主堂始建到現在約100年歷史,名叫小德肋撒堂,重建于1989年,1990年落成。建筑面積約有100平方米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