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正在回答老師的問題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陳琴琴) 6歲的小豪(化名)是一名自閉癥兒童。自從2歲被確診后,小豪的父母就曾輾轉廣州和順德各大自閉癥康復中心。而今年下個月,小豪就要跟其他小孩一樣,在普通學校讀小學一年級。“他是否跟得上、會不會受別人欺負,能不能適應一直是我們擔心的。”小豪的媽媽梁女士說道。
基于此,為了讓這些星星的孩子能夠適應小學生活,容桂星愿開設了“幼小銜接班”。來自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的12個孩子將跟15名普通的小學生義工在南環小學一起上課兩周。據了解,這已經是容桂星愿第二年舉辦這樣的培訓活動了。
小義工發揮大作用,帶動課堂氣氛
昨日(8月15日),記者來到了南環小學。當你剛進幼小銜接班課室時,你并不能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自閉癥的孩子,哪些是普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后,你就會發現其中一部分孩子重復的做著某一件事情,或畫畫或重復的寫著數字,或者突然說著無意義的話語。
課堂上,在老師的有意安排下,每一個自閉癥孩子旁邊都坐著一個學生義工。記者發現,這些學生義工有的會主動跟自閉癥孩子交流,而自閉程度不是很嚴重的孩子有時也會回應上幾句。甚至在這些學生義工的帶動下,一些自閉癥孩子也會搶著回答老師的問題。
希望自閉癥兒童也能夠正常上學
這個幼小銜接班的概念是由容桂星愿自閉癥關愛者協會策劃的。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負責人李老師介紹,此前在廣州擔任自閉癥康復老師時就曾碰到有自閉癥孩子在康復中心內看著正常了,然后去了普通學校讀書,沒過多久就被學校遣散回來。“這些孩子在老師評估看來,他的學習能力能夠在普通學校讀書,然而他們一旦進入普通學校,一方面孩子不適應,同時普通學校的老師沒有接觸自閉癥兒童方面的經驗,最終這些孩子自閉癥反應會更突出,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學習。”
而幼小銜接班,通過自閉癥兒童與普通孩子在一起上課,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普通學校生活,學會跟其他孩子交流,同時還可以讓普通學校的老師有了教導自閉癥兒童的經驗。“這樣就有利于學校接收自閉癥兒童后,知道對自閉癥兒童該怎么教育。”李老師說道。據了解,今年,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有4名孩子已經通過了小學面試,將要跟普通孩子一樣開始上課了。
不僅如此,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還將通過觀察幼小銜接班上自閉癥兒童的上課反應,了解這些孩子的短板之處,然后再進行相應的一對一教學,“比如課堂上,自閉癥孩子不跟其他人交流,我們可以通過PCI游戲來幫助他們。”
溫暖,家長常年守在旁邊伴讀
自閉癥孩子們在教室里上課,而在課堂隔壁教室,則是十幾個家長圍在一起。他們或是孩子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梁女士也是其中之一。她是在小豪兩歲的時候知道孩子患有自閉癥的。當想起小豪確診為自閉癥的那一刻,如今的梁女士已能夠云淡風輕的笑著說道,“一開始,知道孩子有自閉癥,對于我們夫妻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甚至想過把孩子送給其他人養,然而最終舍不得。”
最終,梁女士走上了四處輾轉,為孩子尋找各種培訓學校之路,“廣州、順德很多培訓學校都去過了。”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成立的時候,梁女士非常開心,立即將小豪送進了容桂星愿,因為終于有一個專業的自閉癥康復中心了。家住大良的梁女士開始了每天陪著孩子在大良容桂來回跑。“因為大良到容桂來回需要兩三個小時,因此常常一整天呆在容桂,直到小孩下課。”
經過多年的培訓,現在的小豪已基本上能夠跟人正常對話了,甚至認識500多個文字,正常閱讀。“非常慶幸,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他的理解、交流能力。希望通過課程能夠讓他提前適應學校生活。”
梁女士坦言,如果家里出現有自閉癥兒童的,對于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考驗。“作為一名外來工,我們夫妻倆并沒有很多資金,每個月兩三千的學費對于我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據李老師透露,有很多家長因為資金不夠,有時候不得不停掉培訓,等有錢了再重新送到專業的自閉癥康復中心治療,“然而自閉癥孩子越長大,就越難治療了。希望社會能夠多一點關注自閉癥兒童,讓這些孩子能夠融入社會,起碼能夠生活自理。”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