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著晨曦,容桂泰安小學校門口一聲聲清脆的“保安叔叔好”喚醒了學校活力的一天。漫步泰安小學,尊師敬友的場景并不少見,濃厚的“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校園氤氳。
校園氛圍的變化從何而來?尋根溯源,城網(wǎng)君從容桂泰安小學老師譚子強處找到了答案。
學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動者”。
譚子強作為容桂泰安小學的德育處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動者”,提出了“行孝、行善、行禮”的三行教育。德育教育作為當前學生教育的基底,是學生成長成材的關鍵一步。那德育教育該怎么做?他說:“要從‘心’出發(fā)”!
涼風輕撫,他與“三行教育”的故事也隨之娓娓道來……
用好古人“寶藏”
“孝道”進校園,家校協(xié)同共育成長
“百善孝為先,不做孝,何以成人!”這是譚子強介紹三行教育的第一句,也是通篇徹尾的關鍵一筆。
開展“感恩父母·愛要大聲說出來”親子課堂活動。
本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級講師的譚子強,平日里就喜歡翻閱典籍。面對當前青少年自身德行培養(yǎng)的問題,譚子強也從古人流傳下來的文化“寶藏”中尋求方法。在一次閱讀儒家經(jīng)典的過程中,儒學文化中的尊師重教、孝善禮樂等文化“觸動”了他。
面對擺在眼前的“寶藏”,譚子強抓住靈感,探索提出了“禮樂潤育善美童心,孝親構筑幸福人生”的理念,推出了“行孝、行善、行禮”的“三行教育”的德育教育模式,其對應的也是品德好、身體好、學習好。
學生與家長共同分享生活的感人瞬間。
“老師好!”“叔叔好!”……如今走進泰安小學,一個個身戴紅領巾的小朋友五指并攏與耳同高,見人就問好。這是譚子強將孝道引進課堂成果的生動寫照。
德行合一,化育天地。譚子強將儒家的“孝善文化”充分融進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對儒家二十四孝經(jīng)典故事的講述,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植下“大孝”的種子。但好的德育教育不僅是學生單方面的教育,更是良好的家校協(xié)同教育。
情到深處,學生與家長相擁而泣。
“感恩父母·愛要大聲說出來”“孝行我家·感恩父母”“校園禮儀,從尊重保安做起”……譚子強在進行課堂傳授的同時,更組織開展相應的親子課堂活動。“談及深處,家長們也潸然淚下,與孩子緊緊相擁。”譚子強正是以一場場觸及學生與家長心靈深處的親子活動,讓“每日行一善,每周行一孝,每月行一禮”等孝親感恩行動潤化學生,更讓家長意識到德育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同樣至關重要。
譚子強的“三行教育”得到了眾多家長的點贊認可。
“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有幸遇到特別注重德行教育的譚老師,他為孩子帶來的不僅是課本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非常感激。”是春風化雨的撫育,也是潤物細無聲的潤化,譚子強的“三行教育”正不斷走出實效,獲得了學生家長的一次次稱贊,更有家長為“三行教育”的推廣寫下千字感謝信。
從“心”出發(fā)
用孝善與仁信讓抑郁少女“重獲”陽光
“一個六年級的小女生的手臂上有著21道傷疤,這讓我觸目驚心的同時更對小女孩感到心疼。”回想起曾經(jīng)在德育教學上發(fā)生的案例,譚子強不由想到那個因為“三行教育”的推行,從“陰暗”走向“光明”的小女生。
“行善”也是譚子強“三行教育”中的“關鍵一環(huán)”。
抑郁癥作為當前在學生群體中常見的心理疾病,身為教師的譚子強自然也遇到過,并且還很棘手。“當時所有的老師都覺得搞不定這個女孩,已經(jīng)是到無計可施的地步了。”此時的譚子強“接手”這個學生,可謂是重任在肩。
是心理問題,那就從“心”出發(fā)。譚子強用孝善的力量一步步走進女孩內(nèi)心,在一次次的促膝長談中,他沒有一昧讓她質(zhì)疑自己、反思自己,而是以“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方式,尋找到女孩內(nèi)心的“善”——親人。
用一場場觸及心靈的暢談和親子活動,喚起學生和家長內(nèi)心深處的善。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經(jīng)過兩次長談,譚子強成功通過儒學的孝善案例,讓女孩意識到珍重自己就是孝善父母,從而讓女孩自傷、自殘的念頭漸漸下去,陽光自信的種子開始萌芽。
“現(xiàn)在離兒童節(jié)還有20多天,你如果能堅持上學,譚老師就送你份大禮。”考慮女孩因抑郁產(chǎn)生的厭學心理,譚子強與女孩拉鉤立下約定。從此,原本自卑怯懦的小女生每次都會跟譚子強大方地打招呼。到了六一當天,譚子強也拿出了允諾女孩的禮物,誠信的光再次溫暖了女孩,心底最后一片陰霾也被照亮。
好經(jīng)驗走出“家門口”
禮樂文化在云浮“開花結果”
站有站相,坐有坐像。
“偶像”,一個很特別的稱謂出現(xiàn)在了譚子強身上,這是他在云浮支教中學生認可的“最高禮贊”。2015年,獲得全國高級禮樂培訓師、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高級講師資格的譚子強成為佛山第一批派去云浮支教的老師,也正是從此刻起,云浮市新興縣天堂鎮(zhèn)中心小學的教育開出了絢爛的“禮樂之花”。
德育教育講究人在人性與思想上的全面成長,禮樂教育正是譚子強的一把“好刷子”。
在云浮支教的時候開展禮儀培訓。
“行禮”作為譚子強“三行教育”中的一環(huán),也是他從儒家“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中汲取的靈感。向老師敬禮、向長輩問好、與同伴和睦,這是譚子強推崇的禮教,更是德行的培養(yǎng)。
開展教師禮儀專題講座。
從相互問候到站姿端正,從相互尊重到處事有禮,譚子強把生活處處體現(xiàn)的禮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變得更加陽光自信、尊師敬友。
在天堂中心小學開展葫蘆絲興趣班。
此外,譚子強除了在天堂中心小學傳授禮儀文化,組建禮儀隊外,更是將傳統(tǒng)樂器葫蘆絲帶到了這群大山孩子的生活中。葫蘆絲樂隊的組建讓孩子在樂韻中培養(yǎng)了一份好的心性,余音繞梁的樂聲也不斷傳出大山,被外人所知曉。“后來組建的那支葫蘆絲樂隊在省選拔賽中拿到鎮(zhèn)第一名、縣第四名的好成績。如今,葫蘆絲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特色了。”提及此處,譚子強言語間盡是欣慰,而他所推行的禮樂教育也正不斷惠及學生及家庭,其做法更是在全縣推廣。
在容桂小學和仙涌小學開展禮儀教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禮則國有禮。”其實并不只在天堂中心小學,在順德的多個學校也都受到譚子強禮樂文化的惠及。其實無論是各鎮(zhèn)街開學前的開筆禮,還是南粵學堂的經(jīng)典誦讀,亦或是當前的五育并舉,順德的德育教育也正不斷地向好向優(yōu),明禮德行蔚然成風。
新學期的到來,期待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潤下,順德的德育種子在學生的心田里“破殼而出”,讓德行善舉如花般在各校“綻放”。
編輯:劉遠雄
圖源:受訪者供圖
順德城市網(wǎng)(www.006323.com)相關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chǎn)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chǎn)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wǎng)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guī)定,未經(jīng)順德城市網(wǎng)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wǎng)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chǎn)權的任何內(nèi)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wǎng)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fā)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wǎng)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wǎng)法律顧問:廣東力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
順德城市網(wǎng)法律顧問:廣東力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ICP證):粵ICP備13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