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容桂街道通過集團化辦學、社會組織參與管理、課程改革、加大投入提升轄區內學校的軟硬件,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致力于打造珠江西岸優質教育高地。
即日起,容桂街道教育局攜手順德城市網推出系列報道,從關注教師隊伍建設、集團化辦學、課程建設、師德建設、家校教育、硬件提升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容桂教育特色和重點工作,生動體現容桂打造優質教育資源的舉措和成效,構建容桂城市發展新優勢。
3月29日容桂街道教育局為第二批名師工作室授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3月26日,容桂街道教育局公布了第二批16個中小學名校(園)長和名師工作室的名單,并于3月29日舉行了工作室授牌儀式。早在2011年容桂街道就已經啟動了第一批14個名師工作室,這一被視為新型“師徒制”的培養模式,通過名師的示范、輻射作用,近年來為容桂培養了骨干教師隊伍,成為容桂街道教育局提升師資整體水平的重要平臺。隨著第二批工作室授牌儀式的舉行,容桂教育“強師工程”再出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名師”越來越多了
容桂街道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容桂街道就已經成立了第一批名師工作室并開展工作,而且容桂是順德第一個成立名師工作室的鎮街。據悉,當時容桂以公開選拔的方式推選出一批共14名德才兼備、素質過硬的“名師”作為工作室的主持人,并以名師帶年輕老師這種中國最傳統的師徒模式開展工作。
容桂小學的音樂老師陳燕就是當時第一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之一,同時她也再次入選了第二批名師工作室名單。陳燕回憶到,當時他們一共12個成員,大家都是來自容桂各個學校,自愿且積極參加活動的音樂老師,以課題和平臺為支點,撬動整體成員的成長。最終,這一批成員中,有3名老師獲得區級以上基本功一等獎,1名老師獲得省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3人次獲得全國論文比賽一等獎……
成績斐然、名師輩出的背后,是這個團隊雖然“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每一個學員都有自己專屬的成長檔案,且通過課題以及實戰,扎實、有計劃地探索小學音樂教育教研方法。回想起第一批工作室成員的選拔,以及延續到第二批工作室成員選拔的要求,陳燕強調“一要做好本職工作,再就是要有亮點,必須在專業上有兩把刷子,第三點尤為重要,就是要有一種教育情懷。”
無獨有偶,同為第一批、第二批名師工作室名單成員,容桂容山小學校長劉倫斌已經從事教育事業38年,他在與城網君分享時也一再強調,工作室是實現同伴互助成長的專業平臺,每一個參與者都必須有共同的價值取向,要有使命感,充分了解其工作方式和組織形態,才能在一起追逐夢想。他第一批工作室的成員如今看來是如此“星光熠熠”,瑞英小學校長劉琳、泰安小學校長曾慶輝、幸福陳占梅小學校長謝榮福、高黎小學校長彭秀碧……
劉倫斌給自己的名師工作室的定位是:“做有思想的校長,辦有內涵的學校。”通過與成員們一起腦力激蕩和身體力行,各自所在學校的個性和品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清晰和樹立,比如容山小學的“有容文化”、泰安小學的“書香文化”、幸福陳占梅小學的“幸福教育”等等品牌已深入人心。
工作室為師徒之間“傳幫帶”共同提升提供平臺
2.0版名師工作室來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堅持興國必先強師,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經過第一批名師工作室的探索,容桂街道教育局更明確了除了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外,培養名師骨干,并發揮其專業輻射效應,帶動青年教師成長,是名師工作室的重要使命。今年3月底,容桂街道公布了第二批16個中小學名校(園)長和名師工作室的名單。從2011年的14個,到2018年的16個,不僅僅是數量從14到16的增長,除了劉倫斌、曾慶輝、陳燕、羅照能,其它12個均是新的主持人,年輕的新鮮血液出現,讓外界對名師工作室的期待又多了幾分。
容桂外國語學校的麥然倖老師就坦言,無論從硬性的“名師”條件要求,還是從自己研究課題的方向看,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能夠成為第二批名師工作室中的一員。“一方面可以看到容桂街道教育局在名師工作室選拔上的魄力,另一方面我更把這當成一種信任。有壓力、更有動力!”麥然倖十分鄭重地告訴城網君,在接到消息后,自己已經和團隊成員進行過幾輪溝通,大家一致認為,要從內功修煉上加強對工作室意義、體系建設和個人定位的認識,對外則要釋放出帶動、示范效應,讓自己負責的名師工作室能夠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作為“新人”新亞加達中英文幼兒園的郭德春老師則第一時間找到“名師”陳燕取經,并邀請陳燕當自己工作室的顧問,希望借助第一批名師的經驗好好開展自己的工作。談及對名師工作室的理解,她說作為主持人一定要有責任心、勇于承擔,更要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才能真正使名師工作室發揮功效。她的團隊已經設定每月一次碰頭,集中研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總結經驗,并且實時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在實戰中學習、提升。“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和平臺,希望我和團隊成員能夠一起把握機會,通過不斷學習和提升,真正成為‘名師’。”
容桂外國語學校的資深化學老師胡素冰連續五年被評為“容桂一級名師”,2016年10月指導陳婷婷老師參加全國初中化學優質課說課比賽榮獲一等獎。在她看來,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一定要具備“領頭羊”的責任和奉獻意識,有品德、有能力,才能和團隊成員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容桂街道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一批工作室的成果是多方面的,而且也已集結成一本文集《有師則名》,該書書稿已定也已經拿到書號,正在印刷中。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全力推進名師工作室工作,該局在管理上制定了《容桂街道名師工作建設與管理辦法》,用制度促建設,用管理提效果;在經費上,每年給每個工作室支持2萬元,在年度獎教評選中,對先進工作室再獎勵5000元,每年的評選有5個名額。
名師輩出,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
■名師養成記
陳燕:“不想如果只有結果,付出行動就有收獲!”
“陳老師的辦公室在二樓,我指給你看。我可喜歡上她的課了!”循著正在教學樓下做游戲學生的指引,4月18日,城網君來到容桂小學拜訪兩批次都入選容桂街道名師工作室的陳燕老師。
說起容桂小學的陳燕老師,容桂乃至順德區小學音樂教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是因為她頭頂著“廣東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順德區認定專家”等一大堆耀眼的光環,也不是因為從教28年的她,帶領自己的團隊和學生斬獲無數個省市一等獎、金獎等殊榮,而是在她28年執教生涯中,已經培訓、帶崗千余人次,她用自己的為人熱情、謙和,深受廣大音樂教師喜愛,詮釋了“獨行速、眾行遠”的美好教育情懷。
陳燕笑稱,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培訓過多少老師,而這些老師不僅僅是容桂、順德的,還包括香港、東莞、惠州、珠海、德慶等地的老師。當城網君問到在工作室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處時,自詡“天生樂天派”陳燕坦言完全不記得了,不太把這些放在眼里和記在心上,自己只記得團隊成員和教導的學生獲得一個又一個重磅的榮譽。“中國合唱協會組織第十屆亞洲青少年藝術展演合唱金獎、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首屆中小學合唱比賽一等獎、廣東省教育廳組織首屆中小學生行進管樂比賽一等獎、廣東省政府組織中小學經典頌讀集體組全省金獎……”如數家珍的陳燕此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11年成為容桂第一批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2015年成為廣東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2018年又“升級”為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陳燕說現在會結合省工作室的要求和平臺、優質資源,結合容桂本土教師培養的需求進行整合,整體提升大家的教育、教研水平。
名師工作室對于陳燕而言就是一個為年輕老師提供的成長平臺,她的工作室不僅有自己的“室歌”,還有自己的LOGO,微信討論組也是異常熱烈。“一群有自我提升意愿、積極參與活動的人,通過不同方式和方法磨合,找到最合適的方法,最終以平臺為支點,撬動整體成長。”陳燕一邊很有成就感地向城網君展示自己手機里的大合照,一邊說道。大合照里的這批成員如今已經成為各大學校音樂教學骨干,這更堅定了陳燕通過名師工作室以“傳、幫、帶”的師徒制,繼續為容桂乃至順德音樂教學培養后備力量的決心。
陳燕(左二)與成員交流。名師工作室實施以來,為容桂培養了一大批年輕、骨干教師
■采寫手記
我眼中的名師工作室
教師是一份高尚職業,從孔圣人開始至今,國人對于教師的尊敬從來沒有衰減過。匆匆一個星期時間內,拜訪了容桂街道的幾位“名師”,他們中有從教38年的老兵,也有剛入門道的新丁,翻看手上滿滿十頁紙的采訪筆記,“使命、專業、情懷”這些高頻詞的出現,讓你不由得相信,名師工作室是有它的共同基因存在。
借用陳燕老師的一句話:做事先做人。名師之所以是名師,首先要“明”,明事理、明做人,其次才是“名”,依靠專業的兩把刷子和永存于心的教育情懷獲得“名師”之名,并最終引導團隊成員全部成為“名師”,為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容桂街道早在2011年就率先在順德成立名師工作室,有先見之明更有實實在在提升區域教育、教研水平之行動,而且還將繼續堅持下去,為廣大學子、教師謀福利、造平臺,值得點贊!(李放)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