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又有一個地標誕生啦!昨日(11月16日),華僑城龍舟匯正式攜《回憶·啟航——順德龍舟文化記憶展》正式與廣大市民見面。以后大伙不僅可以在順峰山賞美景,還可以來到龍舟匯打卡拍照,了解順德龍舟文化。
當天,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副主任尹國臣,亞洲龍舟聯合會名譽副主席本杰明·拉莫斯,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等出席了開幕式。
華僑城龍舟匯正式攜《回憶·啟航——順德龍舟文化記憶展》正式與廣大市民見面
展館內擺放著順德龍舟曾經取得的一些榮譽獎杯
龍舟匯由順德政府相關部門發起、華僑城投資建造及運營,政企攜手打造文化新地標。其坐落于順峰山公園內,毗鄰美的體育公園,橫跨桂畔湖,由屢獲國際建筑設計大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曉東親自操刀設計。
龍舟匯攜《回憶·起航——順德龍舟文化記憶展》拉開帷幕。展覽以順德龍舟輝煌歷史為主題,以獎杯、龍舟舊物、藝術、攝影、故事、紀錄片等多種手法,立體還原和傳揚順德人骨子里對龍舟如圖騰般的熱愛和敬畏。華僑城華南集團副總經理,順德華僑城董事長、總經理馮暉全程參與并見證了龍舟匯從無到有,在他看來,龍舟精神對順德人來說,是一種植入骨血的氣質和力量,也正是龍舟精神,給予了這座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壓盡群龍”的闖勁和氣概。而華僑城之于傳統文化,不但是傳承者,更是發揚者和創新者。所以在順德政府的發起下,華僑城禮獻這座城市的又一個文化新地標——龍舟匯應運而生。
馮暉表示,華僑城將與各界共同努力,繼續打造好這個展示龍舟文化的“窗口”,為順德呈上又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龍舟匯總面積896m2,一共分為三層。一層是辦公及配套服務區域,面積為191m2;二層是龍舟文化主要展覽區域及休閑書吧區域,面積約704m2;三層為露天綠化平臺,主要用于展示龍舟歷年賽事榮譽。各區域內容雖不盡相同,但均具備藝術展示、文化交流體驗等功能。項目通過結合周邊生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給城市注入新的文化體驗,為順德再造文化新名片。(黃婷)
深讀·龍舟匯
對話“大咖”李曉東:龍舟匯是和水“天人合一”的
龍舟匯由華僑城特邀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李曉東親自“操刀”。說起這位建筑設計師,可謂大有來頭,李曉東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首位“阿卡汗建筑獎”獲獎建筑師,作為最受國際領域矚目的中國當代建筑設計師之一,其代表作有玉湖完小、淼廬、橋上書屋等建筑項目。
而上述這些代表作,無不深深烙印著李曉東的重要設計特色——就是善用木頭、石塊等天然材料進行空間的搭鉤與組合,把房子融入環境里,構筑建筑、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氣場。
而這樣“天人合一”的理念和氣場,同樣在龍舟匯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營造,“我們沒有將建筑放在岸上,而是放在水里,跨過湖面,其中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他要顯現其身份認同——要在龍舟劃過水面時有參與感,他是與水有關系的。水是柔性的,所以,建筑不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他是有一個弧度,以體現建筑的柔韌性以及他和水融為一體的關系。”李曉東表示,它以龍舟為造型,在外運用曲線和折線疊合的方式,并配合光線的使用和空間感展現出龍舟遨游于水的勇武與矯健,剛柔并濟,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我希望這個建筑本身是抽象的,是從使用和互動中體現對傳統文化的承載,而非僅僅形式上的刻畫。”
李曉東的這些理念,如今在龍舟匯得到了實現,鋼結構的柔韌弧度,通透明亮的玻璃立面和棧道,讓你360°從上到下都能感受到水面波光粼粼的環繞,以及龍舟從旁邊或者建筑下穿行而過的靈動感。
“城”就文化新高地——龍舟匯紀錄片同日首發
當文化央企龍頭華僑城遇到千年文化名城順德,五年來,華僑城初心不變,一直在項目運營中尋求與順德文化的結合,匠心“城”就文化旅游新地標。這一次,華僑城不僅將龍舟傳統文化精髓與極具沖擊力的現代建筑相結合,而且組建了精良的采編團隊,深入到政府、民間、龍舟俱樂部等地走訪挖掘,攝制了龍舟匯紀錄片。紀錄片通過本地民俗學者、冠軍龍舟隊員、龍舟說唱非遺傳承人等人的“發聲”講述,記錄了順德龍舟的輝煌成績和發展歷程,通過不同角度解讀順德龍舟精神,讓大眾更好地了解這座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深意。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