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志正在“看”盲人電影《黃魚》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萬家長 通訊員鐘新森) 盲人也能“看”電影!這不,昨日(5月20日)的龍江鎮老年大學內,龍江鎮內部分有視力殘疾的人一起“觀看”了龍江本土微電影《黃魚》。這部曾是龍江鎮首部微電影的影片,經過增加大量的配音解說等處理后,改編成了昨日首映的盲人電影,名字還是《黃魚》。
去年9月,這部反映龍江左灘漁民原汁原味生活的紀錄片《黃魚》,在龍江“壹號家居創意中心”正式上映,導演是@張智超微電影工作室負責人張智超。
張智超告訴順德城市網記者,這部微電影上映取得了極大的反響。剛好,創意中心每周都開設社區講堂,與不同的公益項目有合作,也是這時想在自己已有的興趣上做公益項目,于是就有讓盲人也能看到電影的想法。經過配以大量的聲音解說,并對電影進行重新編輯等,邊改邊聽盲人的意見,張智超等在創作過程中還通過“瞇著眼睛聽電影”等方式,最終創作了如今的版本。
昨日首映后,東海村的劉滿志在“看”完后告訴記者,自己雖然看不見畫面,但經過解說還是能基本清楚整個故事的內容。今年50多歲的劉滿志,在10歲左右因為燒炮仗讓眼睛受傷而看不到任何東西了。在眼睛沒有問題前,劉滿志看過部分電影,而眼睛看不見東西后,他也有時會通過電腦感受正常人看的電影,不過并不能完整地得知電影的故事架構。
因此,雖然“看”懂了《黃魚》,但仍然想了解電影里更多的東西,劉滿志建議創作人需要改進,將人物面貌、打扮、特色,以及山水風貌描述得更生動些,更細致些。
張智超也坦言,首次創作的作品在呈現后確實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接下來將在創作的過程中更多地聽取盲人的意見,逐步探索,在拍攝或改編了10多部盲人電影后,將探索設立一個盲人電影院,讓盲人坐在一起看電影。也希望借此喚醒社會積極為特殊人士做貢獻。
據了解,龍江目前有196名視力殘疾的人。這些市民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如何豐富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順德區殘聯理事長歐陽培杰認為,盲人電影的出現,彌補了這部分缺陷,他也希望社會更加關注這些群體,在物質和精神上都給予幫助。
■《黃魚》
這部影片的主角順風是左灘漁民后代,自小喜歡吃父親做的“煎黃魚”。影片中,父母辛苦打魚掙錢讓順風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在城市里工作的他,為了生存默默承受著繁華都市背后的生活壓力,長大后最向往的還是回到小時候的漁村,再嘗一嘗父親親手做的“煎黃魚”。
電影在龍江左灘甘竹灘發電站拍攝,這個1971年興建的國內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微水發電站”,當年為了建設這座電站,有不少滿懷理想的青年男女就在發電站的建設過程中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影片將記錄順德龍江左灘漁業村海旁街村民的“簦家”文化,這些村民世代以打魚為生,見證著西江魚耕以及甘竹灘發電站的興衰。
至于片名《黃魚》由來,龍江宣辦負責人稱,每當農歷4到7月黃魚會剛好游到西江左灘附近產卵,卵隨著水流漂浮到大海里面,孵化后的小魚邊吃浮游生物邊逆流而上,又回到了母親產卵的地方,年復一年。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