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女橋是龍江的文化地標和歷史名片,位于龍江鎮文華路世埠社區長路股份社附近,于南宋嘉定四年至八年(1211年-1215年)間由吳妙靜捐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廣東督學張希舉于貞女橋上建“貞女遺芳”牌坊,柱上有明代大儒湛甘泉題字,是順德現存文獻記錄中最早的五孔石梁橋,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2002年7月17日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歷史變遷,如今貞女橋幾乎已被荒野埋沒。不過,這個現狀很快將得到改變。近日,城網君從龍江鎮宣傳文體辦獲悉,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貞女橋即將啟動“變身計劃”,貞女橋修繕及貞女橋公園建設工程已提上日程,未來將打造成為一個旅游休閑文化場所,不僅活化保護了歷史古建筑,也為周邊市民提供更多活動空間,成為市民又一個日常“打卡點”。
值得一提的是,城網君向龍江鎮宣傳文體辦了解到,貞女橋修繕方面將“修舊如舊”,不會因為修繕而失去歷史感,失去歷史的味道。
歷史上,以明代儒學大家湛甘泉,明末嶺南名士、龍江人薛始亨等為代表的大儒名流為貞女橋賦文作詩,使貞女吳妙靜的慈善濟世精神百世流芳。
近代以來,以中國攝影學會發起人、龍江人薛子江,日本學者片山剛等為代表的攝影大師、外國大學教授,以及本土攝影愛好者接力為貞女橋留下精彩的光影瞬間,使我們能見到不同時期的貞女橋的迷人風姿。(鄒建華)
★光影瞬間欣賞
清代咸豐《順德縣志》中龍江堡圖和龍山堡圖中的貞女橋
薛子江攝于1937年
片山剛(日本)攝于1989年
李海廉攝于1999年
李海廉攝于2012年
劉開枝攝于2019年
★賦文作詩欣賞
吳貞女墓表
明·湛若水
宋貞女吳妙靜者:國子監助教南金之女。許嫁新會李氏子,昏期已及,所許子由陸來親迎,渡龍江水,舟覆溺死。貞女傷之,誓不適人。以嫁貲為大石橋五眼,用潮石每長二丈二尺方二尺,于李溺處。自甯宗嘉定四年至八年乙亥乃成。嘉熙二年戊戌,刻石記于國明寺。后人于橋東西各立男女廟,如牛郎織女之相望,今傾廢。儒士張世美兩具聞干官,官為立石坊,復修其墓。墓在橋上此鄉俗呼老女墳。而督學蔡公克廉,題宋貞女吳氏之墓者也。落成。以其族孫吳尹宜來請墓表。甘泉子曰:貞女大節已表表矣。其不言節婦而言貞女何也?未成其為婦也。未成其為婦,則何以謂之貞也?貞也者,正也。正而固也。未成夫婦而固,誓不嫁焉。夫所謂夫(一作天非所天)不亦過乎。世有夫在而反目,夫朝死而夕歸他人者,吾暇究斯之之過中哉,心許為上,事從次之,父母許之,女心從父母,許之上天知之,厚地知之,豈待合巹同穴,而后為夫婦也。使夫婦失節者過之,曰彼未成婦猶然,而吾同室何如,則必愧死于墓下矣。使子悖戾者過之,曰彼未成婦猶然,而吾天屬遺體何如,則必愧死于墓下矣。使臣不忠者過之,曰彼未成婦猶然,而吾策名受祿者何如,則必惚死于墓下矣。使兄弟相狀者過之,曰彼未成婦猶然,而吾同胞何如,則必愧死于墓下矣。使朋友交兵者過之,曰彼未成婦猶然而,吾定交出示肝肺者何如,則必愧死于而墓下矣。今督學因張世美之舉,慨然表章,大有助于風化。是宜書出之。以公于世云。
“貞女遺芳”牌坊楹聯
明·湛若水
忠心節義無雙士,古往今來第一人。
龍江貞女橋
明末·薛始亨
貞女芳蹤高萬古,石橋功德亦難酬。
年深廟祀何人問,日落虛煙故老謳。
銀漢影橫秋寂寂,華畿路斷水悠悠。
只今多少鳴騶過,翻笑空閨甘白頭。
過吳貞女墓
清·張臣
山經睡犬日蕭蕭,憑吊芳魂何處招。
太息浩波沉鳳偶,終知貞節跨虹橋。
蒼涼碑碣漫風雨,零落松楸委牧樵。
到底英靈長耿耿,至今行客仰高標。
過吳貞女墓
清·溫濟川
白楊慘淡鎖寒煙,古朝留將表節堅。
香國結緣供凈土,柏舟遺恨泛重淵。
仳離花命生非計,剝落蓮心苦孰傳。
見說甘泉佳志在,碑殘芳草只芊芊。
貞女橋詩
民國·周潤民
莫把天河羨鵲橋,何如貞女駕虹腰;
民無病涉千秋頌,遺愛應當繼鄭僑。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