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2017年5月16日在廣東省民政廳注冊,三年時間過去,德勝基金會在順德的社區發展和公益慈善事業上發力,發揚社區基金會的項目資助、資源聯動和行業賦能的功能,推動更多的人和組織參與社區公益的行動中來,努力成為順德社會問題的回應者、慈善資源的聯動者和公益生態的推動者。
在德勝基金會三周年之際,順德城市網推出“和美社區計劃助力順德基層治理”特別策劃,通過深度系列報道,挖掘基金會在資助教育發展、社區照顧、社區營造、行業支持四個領域的公益慈善項目成效,深挖德勝基金會如何發揮慈善資金的撬動作用,聯動社區多元主體和資源共同參與,積極搭建順德本土公益資源與專業支持平臺,助力順德社區發展,共建和美社區、幸福家園。
協會為長者舉行生日會。
“各位朋友,聽我來唱龍舟……”龍江沙富村70多歲的村民“大聲公”譚錫堯,心情愉悅時就會來上一段龍舟說唱。以往他都是在村頭榕樹下,自己唱給自己聽,近兩年多了一班忠實的“粉絲”,那就是龍江鎮沙富社區長者互助協會的老伙計們。唱粵曲、下象棋、學書法、做義工,還一起出去走走看看,沙富社區的老伙計們的晚年生活可謂豐富多彩。
龍江鎮沙富社區長者互助協會是在德勝基金會“和美社區計劃”資助下,由社區主導、社工參與培育發展起來的長者互助型自組織,目前會員有50多人。長者們通過抱團和守望相助,在互助服務中實現自我價值,提升社區生活幸福感。
長者們親力親為,“自己的家園自己建”。
老有所為:從互助到積極參與社區事務
沙富村戶籍人口60歲以上有758人,占總人口數約18.3%,長者群體比例較大。長者普遍存在孤獨、空虛、缺少關懷等現狀。沙富社區長者互助協會會長張鑒榮說,協會剛剛成立的時候才幾個人,但隨著活動不斷開展,影響力越來越大,社區參與其中的長者也越來越多。
協會成立以來,相繼成立了歌唱、太極、美食等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和組長都由長者自己民主選舉,大家集思廣益常態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入會前我經常感覺無所事事,入會后的每一天都很充實,做著協會的事情心情都很舒暢,我還發動身邊的老朋友也入會。”譚錫堯如是說。據了解,在譚錫堯的帶動下,村里不少長者紛紛加入到協會,并發揮自己的專長為村民提供服務。
沙富村兩委委員、村婦聯主席甘翠珍介紹,除了積極參與各項愛好活動之外,社區治理工作和事務中,長者的身影也多起來。特別是這次疫情期間,協會積極投身社區抗疫,不僅提供志愿服務支持卡哨排查,還為社區執勤人員煲糖水、送涼茶、送宵夜等,大大緩解社區抗疫人手不足的問題。
長者積極參加村居活動,做義工服務更多群眾。
老有所樂:打造社區長者“樂園”
沙富老人康樂中心、文化康樂園一直是村內長者、退休干部、社團組織的聚集地。之前由于缺乏資金支持,日久失修。為此,沙富社區向德勝基金會申報了這項以沙富村長者互助協會為主,長者康樂中心、沙富文化康樂園為輔的社區綜合體項目。
甘翠珍說:“此次德勝基金會提供資助30萬元以及順德區‘眾創共善’計劃資助80萬元,我們便將它里里外外重新裝修了一遍。”改造后這里有了閱覽室、康復理療室、心理咨詢室、棋牌室等空間,甚至還貼心地建造了無障礙通道方便長者出入。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沙富社區長者的“樂園”,為社區長者提供重點照顧和全面關懷,進一步擴大了長者的社區參與,建立了長者社區互助網絡,為長者營造了更豐富的晚年生活環境。
三年來,德勝基金會共計資助497個項目6200多萬元,其中“和美社區計劃”資助415個項目,資助金額5600多萬元,服務累計覆蓋10個鎮街196個社區,實際撬動資源約2100萬元,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社區公益的順德路徑。在社區照顧方面,資助總額達1064.95萬元,資助項目56個覆蓋24個村居,讓約10500名社區長者和700名精神殘障病患在社區能得到適合的照顧。
在參觀沙富老人康樂中心時,一堵“花墻”十分引人注目。這堵“花墻”的一花一木都是長者們親自打造,長者們不僅在中心內種花,還為社區修花剪草。譚錫堯指著“花墻”不無驕傲地說:“這是我們自己建的,是不是很好看!”(張浩川)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