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地圖”系統啟用后,市民用手機就能搜到順德的公益信息。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梁雯雯) 三個月的時間,吳耀建帶著幾個學生研發出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序,他和學生們給這套程序起了個名字,叫“善地圖”。
吳耀建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一位社工教師,“善地圖”是他與系里的幾位學生一起研發出來的。“善地圖”是一個手機應用程序(APP),主要是為順德公益機構進行地理定位服務,通過該程序,可以搜索到順德區內的公益慈善機構所在地以及其相關信息。
在順德首屆公益創新大賽上,作為參賽項目之一,吳耀建帶著他們的“善地圖”公開亮相。參加這次大賽的項目一共有139個,作為其中的項目之一,吳耀建的“善地圖”讓不少評委印象深刻,“善地圖”甚至被評委們稱為一次“技術公益改變社會”的嘗試。
由找美食想到的點子
談起“善地圖”公益項目的研發構想,吳耀建道出了背后的一個小經歷。吳耀建是今年到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剛來順德時,聽聞順德是有名的美食之鄉,他也想品嘗一下順德地道的美食。但是由于對順德不熟悉,吳耀建掏出了隨身攜帶的手機,并登陸網站查找相關美食地點。
這個經歷,給了吳耀建一個啟發,因為吳耀建來到順德后,不僅是找不到美食地點,對順德當地的公益慈善機構,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尋找。既然手機可以找到美食的地點,那么是否也利用手機的程序來搜索順德的公益慈善機構呢?
善地圖有實際需要的
事實上,吳耀建之所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發現,順德十個鎮街都擁有自己的公益慈善機構,比如慈善會、社工服務中心、福利會等,單是村居福利會,順德就有200個,對于順德來講,這樣豐富的慈善資源是一件好事,但是當這些資源分布在十個鎮街時,問題就出現了。
“我們在調查時發現,順德各個鎮街的公益慈善機構分布很散,市民對他們信息知道得很少,比如這些機構的辦公地址、活動信息等很難第一時間進行了解。”吳耀建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由于順德的公益慈善機構分布很散,市民如果想集中了解他們的信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此外,很多機構的活動信息發布渠道有限,沒有一個集中的渠道告知市民,造成了很多信息的缺失。
基于這樣的現實需要,吳耀建想到了為順德公益慈善機構制作一個專門的定位系統。隨后,吳耀健和3個社工專業的學生組成了“善地圖”創作團隊,經過多次的技術攻關,開發出了“善地圖”手機應用程序的基礎系統。
項目思路
目前,“善地圖”已經錄入了順德轄區部分社工機構以及部分慈善會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有機構的簡介,聯系方式,地址等。據該項目的負責學生之一的歐陽賢聰介紹,由于目前系統還處于完善過程中,只能一些簡單的資料進行錄入,接下來,他們將會在技術方面作進一步的完善以及提升。
吳耀建構想的“善地圖”不僅僅是可以了解到相關機構的簡單信息,日后,還將把各機構的活動最新信息進行錄入到系統里,也就是說,在順德轄區內,市民只要登錄“善地圖”,就可以尋找到各個機構最新的活動信息,市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參加活動。另一方面,市民也可以通過該系統了解各個社工機構,并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找到自己所需的機構,尋找幫助。
這意味著,日后,市民無論在哪個鎮街,都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到十個鎮街的慈善信息。與此同時,該系統還對于解決各鎮街慈善機構交流少的問題,讓各個機構的信息可以在系統內進行互通,實現資源共享。
背后故事
“善地圖”雖然已經開發出了基礎系統,但是,與吳耀建等人所希望的還有一定距離,目前,他與幾位學生還在為系統的完善而努力著。雖然系統還有待完善,但是對于吳耀建和學生來講,走到這一步已經是相當不容易。
他與幾位學生都不屬于理工科,對于系統的研發,面臨著很多短板,尤其是系統剛開始研發時,師生幾人可謂是埋頭苦干。“我們已經不記得熬了多少夜,工作室里的飲料幾乎全部換成咖啡了。”參與這次系統開發的學生道出了他們在開發善地圖背后的一些經歷。
除了熬夜,他們還面臨著時間的分配問題。由于他們是老師以及學生,吳耀建平日還要備課,學生們則要上課,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利用空閑的時間去討論、創作。值得高興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的嘗試,“善地圖”的基礎程序系統建立了起來。
(編輯:無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