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該如何把“散落”在民間的“海歸”們凝聚起來并發揮他們的作用?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梁雯雯) 7月10日,順德區歸國留學生協會正式在順德區委社會工作部注冊登記,這是順德首個專門針對歸國留學生成立的社會組織。
麥潔齡是協會的發起人之一。半年前,麥潔齡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然后進入到父親的公司工作。回國這半年時間里,麥潔齡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在她認識的人當中,有很多人跟她一樣,都是曾經留過學的。
●緣起
被忽視的順德“海歸”,想把他們聚起來
順德“海歸”麥潔齡終于忍不住要把身邊的“海歸”都聚集在一起,區別于以往任何一次的聚會,不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也不是談天說地的party。
從國外留學回來后,由于身份和經歷的不同,麥潔齡身邊有一個“海歸”小圈子,大約有二三十人,雖然大家平時有交流,但她同時也有個疑惑:我們在國外的經歷沒有人想關心,我們回國后也很少有人去關注。身邊的人回到順德以后,要面臨工作的選擇,還要適應順德與留學國家之間的文化差別。
這過程中,大家也有很多困惑,但卻沒有人能夠給到他們一個指導。“一些留學回來的朋友,他們希望去創業,但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他們特別希望政府或者社會能夠有這方面的支持。”麥潔齡坦言,她希望協會可以與政府有更多的交流對接,甚至是承接政府下放的職能。“這個新群體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
與此同時,麥潔齡也知道,“海歸”身上還有值得發掘和利用的資源,例如他們學習了較為先進的知識理念,對于計劃海外拓展的企業來說“海歸”能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我很想把這一部分人凝聚起來。”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順德的“海歸”并不少,去過海外留學的人則更多。記者從順德區人才發展中心了解到,近年來順德出國留學生有增無減,2011年在該中心登記的有75人,2012年有115人,2013年有123人。
此外,順之旅辦理留學業務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經他們辦理出國留學手續的學生平均每年超過60個,而這個數量只是占順德出國留學生很小的一部分,因為還有不少人是通過廣州或北京的中介機構辦理出國留學手續,并且這個數量有可能還會增加。
這意味著,順德海外留學生這一群體將會越來越龐大。為此,麥潔齡想到了以協會的形式,把這一批“海歸”聚集在一起。通過協會打造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把大家的力量發揮出來,為順德發展貢獻力量,“學到先進的理論知識,回家鄉了,卻感覺沒有用武之地。”麥潔齡有些氣餒地說。
正因為這樣,經過前期的籌備,在麥潔齡的努力下,7月10日,順德區歸國留學生協會在順德區委社會工作部正式登記成立,成為順德首個專門為歸國留學生而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
●運作
搭一個平臺,有交流有幫助還有服務
成立協會后,只要改善以前“海歸”聚會時的形式就可以了嗎?對于麥潔齡來說,答案是否定的。記者留意到,在順德區歸國留學生協會的申請文件里,寫著這樣一句話:協會以為服務順德出國留學生為目的,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促進留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團結出國學子的力量,結合順德本地資源,為順德發展做貢獻。
協會成立至今,已有40多位“海歸”成員加入,現在,麥潔齡還在為成員的擴容努力。其他幾位發起人對于協會的未來也在思考,包括協會的定位、功能、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等,以期望吸引更多外國留學生加入到協會。
協會的成立以及運作對于目前正在順德工作的“海歸”們來講,給予的關注更多一些。畢竟,他們是協會的服務對象。張文華在新西蘭生活了12年,她在那里完成了學業,也在那里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兩年前,她回到順德。但由于在國外生活的時間較長,她表示順德的生活有些不適應。張文華說,順德成立歸國留學生協會很有必要。
同時,張文華結合自己回國后遇到的困境給協會提了建議:“協會應該因應歸國留學生回國后遇到的問題提供服務,包括幫助留學生在順德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幫助他們實現心態的轉變。”
對此,麥潔齡也表示服務要多元化,他們也在考慮先了解海外留學生們在國內外需要的服務以及幫助,然后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此外,麥潔齡還計劃通過網絡的形式,打造一個互動平臺。平臺里不僅有會員的基本信息,還會發布順德最新的政策以及動態,讓海外留學生在國外的可以關注到家鄉的最新動態,并給回國的留學生提供咨詢或幫助。
●整合
順德借力留學生走出去,把海外人才引進來
事實上,“海歸”的價值不僅他們本身看到了,對于企業來說,更是一筆寶貴的人才財富。世博展覽公司的總經理余仲銘由于經常幫助企業在海外參加展會,業務會涉足到不同國家,他認為,順德海外留學生在當地留學,無論是對當地環境、語言的熟悉都是有優勢的。
余仲銘談到,日后,順德向海外拓展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多,需要的海外服務需求定必會隨之增加。“如果我們的順德籍海外留學生可以起到一個橋梁作用,也是幫助順德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對于這個觀點,張文華也提到,協會還可以為順德文化與海外文化交流搭建橋梁。“‘海歸’學到的先進理念可以運用到順德的發展上,甚至可以讓一些海外留學生把國外的學生帶到順德來實習,讓他們深入了解順德。”
據了解,由于很多順德企業人士對海外國家的法律法規或是語言不通,給自身業務拓展帶來影響。事實上,也確實有順德的企業家已經借助海外留學生來幫助推動國外交流的案例。在深圳工作的留學生楊富綱早前就曾在美國為順商俱樂部的成員做一些溝通協調方面的工作。
對此,余仲銘坦言,如果順德歸國留學協會可以把海內外的順德籍留學生整合,發揮他們的作用,那么對于順德企業走出去,也將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思考
用好留學生人才,打造順德的“形象大使”
雖然協會的成立有些“靜悄悄”,但是由于外界對于順德留學生這一群體的關注日益明顯,順德區歸國留學生協會的成立也引起了關注。順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工作科科長何志成在了解到該協會的成立后表示,順德籍海外留學生是順德重要的人才資源,如何凝聚這一群體,這也是順德人才建設工作要思考的課題。
此外,何志成還表示,順德籍的海外留學生是順德城市的“形象大使”。“順德的海外學生在外不僅可以讓人們知道順德,與此同時,也是順德人精神的傳播者。”何志成希望廣大海外學生充當一個使者的角色,把順德出臺的人才政策進行傳播,讓更多人知道順德對人才的需要以及吸引人才所提供的服務。
順德區人才發展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也坦言,一直以來,順德出臺政策,希望以此吸引海外的高層次人才來順德,“為何不把順德的海外留學生吸引回家鄉發展呢?”該負責人表示,順德是他們的家鄉,這里有他們的家人、朋友,也是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留學生回流順德比其他海外人才更容易適應,而且穩定性可能會更明顯些。“順德區順德區歸國留學生協會的成立是一件好事,希望協會能成為順德發揮海外人才作用的切入點。”
不過,記者了解到,當前順德對海外留學生人才的建設甚是缺乏。記者從順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科了解到,目前,順德沒有專門將海外留學生劃分為一個獨立的人才群體來管理,更多是以他們的專業或是所從事的行業來劃分。不過,何志成透露,目前順德正在建設人才資源庫,海外留學生可以作為資源庫的登記對象,日后,可以通過資源庫,與企業實現“配對”。
不想把協會辦成一個聚會的俱樂部
自從注冊登記成立順德歸國留學協會后,麥潔齡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打造順德海外留學生協會?怎樣才能發揮協會的作用?
麥潔齡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規劃,但是有一點她至少是清晰的,那就是不能把協會辦在聚餐、玩樂的俱樂部。“我那么辛苦去籌備,就是希望可以把海外的順籍留學生凝聚在一起,可以實現我們更多的價值。”這是麥潔齡最初衷的想法。
在她的計劃里,現階段正在發動身邊的留學生加入協會,整合資源。接下來,她將要思考協會的實際運作方式。
——相關鏈接——
(編輯:林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廣東順恒律師事務所 賀麥清律師 電話:0757-22310031,1370301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