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師繪畫的油畫作品,著重在景上,以此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近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18年全國油畫作品展”評選結果揭曉。順德均安中學美術教師趙月漢創作的油畫作品《早春》通過復評,入選2018年全國油畫作品展出。
據了解,全國油畫作品展是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一項國家級重要賽事。此次油畫展共征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美術家和美術愛好者的3600多幅作品。經過照片初評,532幅進入復評;通過原作篩選,最終241幅入選此次展覽,作品將于下月在上海展出。
情感寄托,《早春》表達家鄉的思念
油畫作品《早春》這一場景是他小時候在家讀書時經常看到的一幕。據趙老師介紹,作品《早春》完全沒有照片素材提供,憑借自己的記憶,以仰視的角度勾畫出來的。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兒時放學回家,剛要出去玩時,就聽到遠處傳來父親的聲音,發現父親在蘋果樹上修剪樹枝,而《早春》作品就引發了自己的思緒。
趙老師大學畢業離開家鄉陜西來到順德,長時間在順德工作沒有回到故鄉,寄托于對家鄉的思念,父親在蘋果樹上修剪樹枝的場景卻深深地印在其腦海里。畫的時候,他將看到的樹枝上為數不多的花苞都保留下來,而父親的面容卻模糊處理,“北方早春還是灰蒙蒙一片,家鄉經濟作物以蘋果樹為主,這些都是情感寄托,著重在景上,主要是以此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與此同時,趙老師和城網君分享《早春》的緣由,他說,這幅油畫的構思簡單,也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小時候父親對自己比較嚴格,平常放學也不會讓我出去玩,農村那時候比較窮,大多數家長都沒有什么文化,而小孩子多數都是‘放養的’,孩子學習成績怎么樣,家長也不會去管。”趙老師表示,得益于父親有文化,在學習上抓的嚴,“希望我有一天能夠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到城市去發展,通過他們的努力,擺脫農村生活的這種困境。”對此,《早春》這幅作品入選了全國作品。
“《早春》這幅油畫,能夠入選全國作品,也是比較幸運的,從技法、畫幅上是最小的,繪畫語言簡單,情感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或許評委小時候見過這種場景,打動了評委,也給予我機會。”趙老師表示。
用真情實感去體會和感悟物象,觀察事物內在的美。
鄉土生活氣息,感悟自然萬物的美好
“2011年來到順德均安,前兩年沒有怎么開始畫油畫,主要是適應教師的工作,油畫也有點生疏了。”趙老師說,13年開始,偶爾有一次參加順德美協的油畫展,在展會中認識畫油畫的朋友,從那以后就開始和他們一起去寫生。
那時候,每逢周末有時間,就會和順德美協的朋友去高明或者其他的地方寫生畫油畫,主要是畫一些有特點的古建筑、老廠房,被廢棄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比較吸引人,而這些被廢棄的東西,都是上一代人生活在里面,有故事、有經歷、有情感。
藝術是心靈的寫真,只有真誠、用心才能動人。“我在寫生的過程中,漸漸對油畫水鄉有了一些體會和感受,任何一個喜歡寫生的人都會有原生態景物的‘挑戰’。”趙老師說,創造一幅畫要有感而發,如果盲目的去寫生,就會顯得很盲目,畫的雜亂無章,既沒有主題又無法打動人。
“和順德美協的人一起去寫生,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感悟到油畫的魅力。”趙老師認為,經常出去寫生繪畫,能夠豐富自己內心世界,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用真情實感去體會和感悟物象,觀察事物內在的美,從內心身處去感悟自然萬物的美好屬性,能夠感受鄉土生活氣息的審美體驗。
城網君了解到,趙老師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目前在均安中學任教,作品《殘像》獲得過2018年佛山美術教師作品年展一等獎、廣東省美術教師作品展二等獎,作品主要描述他在寫生過程中發現的一個舊房子,舊磚強舊窗戶多年年沒人住,經歷歲月斑駁的洗禮,描繪出來的視覺效果。
目前,每逢周末的時候,只要有時間,趙老師就會穿梭在杏壇、均安、清暉園等地寫生繪畫,其題材大多數都是以舊生活、鄉土為主。趙老師表示,大多數作品主要是水鄉題材,生活氣息比較濃郁。“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那種對故鄉的記憶與印象,比物質的故鄉更深刻,也更值得留戀。”(袁永)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