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德區委組織部印發《關于表揚順德區百個黨支部優秀工作案例的通報》,均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工作案例《改革引領 創新驅動 “家門口”醫養結合模式托起幸福晚年》獲評“最佳案例”,均安醫養結合模式再次“出圈”。
均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工作案例獲評“最佳案例”。
將時針回撥不難發現,均安在醫養結合這條路上始終行穩致遠,所走的每一步都逐漸“開花”。“家門口”醫養結合服務“均安模式”被納入廣東省委深改委第二批基層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清單,入選廣東省標準化試點項目、佛山市醫改典型個案,更獲評順德區“家門口”醫養結合模式推廣基地,醫養結合的“金字招牌”始終響當當。
用好“加減乘除”,醫養結合出新又出彩
在均安不斷擦亮醫養結合“金招牌”的歷程中,一套“加減乘除”的組合拳也成為推動向前的“得力方式”。
“做加法”實現綠色發展。均安以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前沿陣地,盤活閑置場地,節約了鎮內用地。醫養中心醫護人員、醫療資源與原社區衛生服務站共享,資源得到了激活。做實“三師共管”和“五到家”,讓長者近享優質醫療服務,在基礎設施配套上“做加法”。
讓長者近享優質醫療服務。
“做減法”實現開放發展。高位推動、科學布局、精細管理、資源鏈接,大大降低了前期的建設成本和后期的收費標準,保障了醫養中心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確保了機構的非營利性和可持續性發展,在服務收費上“做減法”。
“做乘法”實現協調發展。均安在各級衛健、民政、醫保、社保、殘聯、城建、自然資源局、消防、市監等部門緊密協作和統籌協調下,破除壁壘,積極推動養老備案、養老機構補助、醫保政策等新政出臺落地,德勝基金會、村居、企業、社會熱心人士等多方慈善力量支持,在資源整合上“做乘法”。
長者在“家門口”就能幸福養老。
“做除法”實現共享發展。長者在“家門口”就能幸福養老,維系了親情和友情。同時也面向鎮外及港澳籍老人開放共享。“養”的融入,豐富了社區衛生服務內涵,提升醫務人員綜合服務水平及職業獲得感,經驗向全國推廣。有效打破部門間的行政壁壘,發揮資源共享優勢,在破解瓶頸制約上“做除法”。
謀群眾之所謀養老靠得住
2018年,均安在養老床位方面,很長一段時間僅有區頤養院、鎮敬老院兩間公辦養老機構,床位僅374張,護理型床位缺口很大。彼時,均安醫院和均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起全區首個緊密型縱向醫療聯合體(2022年升級為健康共同體,簡稱均安健共體),在均安鎮委、鎮政府的統籌謀劃下,邁出探索醫養結合的步伐。
建成南沙、天連、南浦3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
2019、2020、2022年先后改造3間社區衛生服務站閑置場地,建成南沙、天連、南浦3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2023年7月,在前期三家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實踐基礎上,創新探索“健共體托管鎮敬老院”醫+養深度融合模式。至今,醫養結合“一鎮兩模式”行穩致遠,床位從0增至239張,床位已排滿。
用心托舉長者幸福晚年。
讓養老有“醫”靠,均安醫養結合服務做到“不離社區、不離家門、不離醫院、不離親情”四個不離,突顯“有特色、有品牌、有標準、有保障、有規模”五個成效,形成了“鏈接資源,提質賦能;健康引領,全程服務;聚焦痛點,惠及民生;兜底保障,公平可及;方便就近,贏得民心”五大特色。
此外,均安還打造了“接得下、托得住、可持續”的普惠健康安養品牌,各級各界一致認為均安創新養老模式具有專業性、示范性和可復制性。就醫零距離、探訪近距離,讓長者和家屬放心、省心和安心。
編輯:劉遠雄
通訊員:均安健共體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