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陳伯(化名)確診賁門下腫瘤,曾輾轉H省、廣東兩地求醫,面對傳統外科手術與內鏡微創治療的抉擇,最終他選擇回到和祐醫院接受微創治療,消化內科團隊通過高難度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成功切除腫瘤,規避開腹風險。
意外發現:胃部現cm腫瘤
近日,陳伯因胃部不適前來和祐醫院消化內科就醫,經過一系列細致檢查,診斷結果為賁門部腫瘤,大小約2cm。雖然良惡性未定,但這個結果足以讓陳伯感到意外和焦慮。
賁門主要連接食管與胃,負責防止胃酸反流至食管,賁門部腫瘤可引起胃食管反流、進食障礙、出血等。這對七旬的陳伯來說,健康已受到嚴重威脅。
李子俊主任(左一)、趙己未副主任醫師(右一)在手術
接診的消化內科主任李子俊教授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建議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這個位置的腫瘤雖然良性可能大,但生長位置特殊,長期可能影響吞咽甚至惡變。"李主任說。
然而,陳伯和家人心中仍然滿是疑慮和擔憂,經過慎重考慮,他們決定先回老家S省求醫。
回到當地后,多家醫院給出的方案是進行外科開腹手術切除。這意味著更大的創傷、更長的恢復時間以及更高的風險。因此,陳伯與家人在反復權衡利弊之后,決定返程回到和祐醫院,再次出現在李教授的診室。
信任回歸:千里求醫的篤定選擇
這份信任并非憑空而來。術前溝通中,李教授詳細展示了賁門解剖模型,耐心地為老人和家屬分析內鏡切除的風險與優勢。他表示,賁門部血管豐富,手術過程中極易出現大出血的情況,這對醫生的技術和經驗是極大的考驗。但李主任同時也強調,他和團隊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陳伯和家屬被李教授的專業和真誠所打動,最終決定接受內鏡微創治療。
一周后,手術如期進行。李教授和趙己末副主任醫師全神貫注地操作著儀器,兩人配合如同“拆彈專家”,逐層剝離腫瘤與血管間的“雷區”,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力求將風險降到最低。在他們的努力下,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出血等風險都未發生。4小時后,腫瘤標本被完整取出,病理結果為良性平滑肌瘤時,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手術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術后的恢復同樣關鍵。
在住院的一周多時間里,李教授和趙主任每天仔細檢查陳伯的恢復情況,根據病情隨時調整用藥方案,護士們也對陳伯關懷備至。陳伯為此很感動,在病房寫下了感謝信。他說:“在和祐醫院的這段經歷,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醫者仁心。兩位醫生不僅醫術高超,更有著高尚的醫德?!?nbsp;
一周后,陳伯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李教授提醒,賁門部腫瘤隱匿性強,早期無癥狀,高危因素包括長期的胃食管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因素、肥胖和不良飲食習慣(常吃腌制食品、高鹽飲食、酗酒等)。建議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持續吞咽困難、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盡快進行胃鏡檢查。
編輯:子軒
通訊員:劉丹萍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