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咚咚……咚咚……”今年1月26日早上,勒流黃連小巷雞鴨巷傳來一陣響亮的鼓聲,正在家里看孫女龐瑞華有些意外,因為傳出鼓聲的那個方位,應該是荒廢了很多年的舊小學何雪圃小學,鼓聲為何在那里響起?龐華抱著孫女,尋著鼓聲而至。
三十年后,大齡學生舊母校再聚首
在到達那一間曾經長滿野草的何雪圃的舊址時,眼前的景象讓龐瑞華吃了一驚,眼前的一切,仿佛是三十年前的再現。三樓高的小洋樓,朱紅的大木門,老式的小格窗戶,還有那被磨得有些陳舊的方格磚。這與記憶中的母校何雪圃小學簡直是一個模樣。但是,即使是兩年前,學校舊址仍然是一片荒蕪之地。
小學翻新其實是有原因的。據黃連居委會主任蕭慶祥表示,何雪圃小學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小學,屬于黃連的歷史文物,為此,居委會為保護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決定對小學舊址進行修繕,最大限度地還原其歷史面貌。為此,龐瑞華眼前這一座與三十年前一樣的雪圃小學并不是幻象,而是經過重新修繕過后的“新”何雪圃小學。
何雪圃小學位于黃連雞鴨巷,始建于上個世紀30年代,是當時黃連的一位軍官何雪圃將軍出資建成的,為此小學以該軍官的命名為“何雪圃小學”。
當地貴族學校,進校讀書需要有條件
在當地老人的記憶中,能進入何雪圃小學讀書那是一件很光榮的事,71歲的盧寶芬老人就是曾經是何雪圃小學的一名學生。
盧寶芬老人記得,何雪圃小學當時可是當地的貴族小學,要入學還是有條件的。“我在雪圃小學讀書的時候還是在解放前,當時何雪圃將軍一共開設了兩間小學,一間是免費收學生的,另一間就是何雪圃小學,專門收貴族子弟的。按照當時的規定,要入讀何雪圃小學,還要交幾擔米才行。”
據盧寶芬老人介紹,解放前雪圃學校全稱為“黃連私立雪圃小學”,是黃連及周邊一帶最的貴族學校,另外與位于黃連澳心街一間專收貧窮子弟的學校是為兄弟學校,皆由何雪圃出資興建。期間,由于何雪圃將軍的離世,小學就交由何將軍的夫人來管理。解放后,雪圃學校改名為“黃連鄉立第一小學”,成為平民學校。
1949年入讀何雪圃小學的盧寶芬老人的小學生活就是在何雪圃小學開始與結束的。1953年,作為改名后的何雪圃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盧寶芬結束了自己的小學生活,開始回家幫助家里分擔活計。自此,與母校聯系自然少了。不過,在老人的記憶中,母校教學樓下的操場至今仍然記憶深刻。“以前學校的操場上,種有幾棵大樹,操場的最邊上原本還有一些小學一二年級教室的,操場上還有一副千秋,我們下課時唯一的玩樂場所。”對于這個給了他最初的小學學習歡樂的場所,盧寶分連當時操場的一草一木的所在方位,他都能找得出來。
紅纓槍、紅衛兵,小學成革命宣傳陣地
而在另一位何雪圃小學學生龐瑞華的記憶中,學校里還曾經記錄過革命時期的生活。
龐瑞華與盧寶芬的學校生活有些不同,她是解放后再進入到何雪圃小學求讀的,當時的她其實更正確來講,是從黃連的另一家小學轉學入何雪圃小學讀書。“我三年級開始在何雪圃小學讀書,當時小學一共有5個年級,年級的分布也是規定的,從教學校一樓越往上,年級就越高。比如一樓是三年級,二樓就是四年級。”當時入學讀書的龐瑞華正好遇著是“文革”時期。她回憶說,當時讀書與后來不一樣,除了讀書外,他們還得勞動,還得當紅衛兵,還要每天讀毛主席語錄。
“當時的學校的學生全部都是紅衛兵,不過這個紅衛兵還會根據年級分小紅衛兵、紅衛兵的。”當時只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才能當紅衛兵,三年級以下的則是當紅小兵,而龐瑞華還沒讀到四年級,為此,她只能當沒有“話事權”的紅小兵的。
按照當時的規定,學校每個星期都是開一次思想會議,學習黨的思想。而紅衛兵每天就要排成隊,然后到街上去宣傳毛主席的思想,每天要朗讀毛主席語錄,然后還得參與學校的勞動。“以前學校是一半學習,一半勞動的,不像現在這樣只顧學習就可以了。”當時的學習也是很簡單,只設語文和算術(數學)兩科,在修完了五年級的學業后,龐瑞華跟村里的很多姐妹一樣,選擇了進入工廠,當起了生產工人來。后來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學校的關注也越來越少,只是后來聽說,學校被當成房廠出租給企業,后來又聽講,這家企業搬走了,學校再無人使用,變成了一塊荒地。
如今的龐瑞華已做了奶奶,不過,這所是她這輩子唯一一所入讀過的學校,她對學校的感情很深。“這兩棵大樹不是以前學校栽種的兩棵大樹,現在長大了我還記得是以前學校里的兩棵大樹,這個操場也沒有變,現在只是少了一些教室,多了幾棵新樹而憶。”“以前的學校教導處是在教學樓旁邊那幢辦公大樓的一樓,以辦公大樓里還擺有很多紅纓槍,是我們紅衛兵的‘秘密武器’。”在學校重新投入使用的那一天,她與幾位當時同在何雪圃小學讀書的姐妹們相聚時,講起學校以前的趣事,幾位“老學生”一下子又回到了以前讀書的時光。姐妹幾人還在比拼,看誰記得更多。不過,在龐瑞華一旁的何超文則聽得一頭霧水。
荒廢百年學校,年輕后代無人識
何超文也是黃連人,今年16歲,是勒流職業中學的一位在校學生,在何雪圃小學重開的那一天,他與一班醒獅隊的師兄弟一同協助教練何東成把醒獅隊遷入何雪圃小學。何超文對于腳下這個小學很是陌生,因為自己從來沒踏足過這間老學校。“以前有聽家里的老人提過,但我一直看到的都是一塊荒地而已。”聽著身邊的老人在興致脖脖地談論當年的往事時,何超文側著臉,好奇地看著這間老人們口中的貴族學校,除了知道這里將會是以后練習的場地外,何超文對這間學校的前世今生一無所知。教練說,以后,黃連社區武術醒獅協會就在何雪圃小學落戶了,有了這個場地,教練很興奮。
對于教練的興奮,何超文理解不多,不過他很開心,因為以后,他與一眾師兄弟就不用再怕別人投訴說敲鼓聲影響到鄰居了。作為黃連社區武術醒獅協會的負責人,何東文的興奮不言而可喻。因為,為了安置自己的醒獅隊,他的廠子以及家里都成為了醒獅隊的安身之所。早前廠子還沒出租時,他帶著一班徒弟就在廠子的天臺上練習,后來由于廠子空氣不好,影響到徒弟們練習,何東文又把學生帶回家里的天臺上練習,但又被鄰居家投訴,這讓這位醒獅教練很糾結,后來居委會把一間舊祠堂借用給何東文存放獅子等表演工具。
今年年初,黃連的黨總支書記的一席話讓何東文興奮了好一陣子。“梁書記說,何雪圃小學年初就會重新再使用,要不我把醒獅協會搬進去,在雪圃小學設陣地。”聽到這一消息,何東文自然很爽快地作了回復“好!”
1月26日,黃連社區武術醒獅協會與黃連社區連溪樂韻曲藝隊兩支文化隊伍,隨著何雪圃小學的重開,也正式遷進了學校里。何雪圃小學日后將被用作為黃連人們的又一個文化娛樂場所,再一次為黃連人們所用,重新煥發它的重命力。
□梁雯雯 (編輯:jovey)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