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轉型對于勒流大部分本土企業來講,是一塊想吃但不敢輕易動的蛋糕。在這塊蛋糕的外圍圍著的企業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膽敢動起手中的“刀子”。如今,一場想轉型而又不敢轉型,敢轉型卻遇著轉型難的拉鋸戰正在勒流企業中上演著。
傳統行業“老化”,尋找出路成關鍵
作為勒流本土企業之一的廣東凱樂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這場拉鋸戰中動起刀子的一員。跟勒流很多本土企業一樣,凱樂斯也是由傳統的照明業發展壯大的。作為勒流支柱工業的傳統照明業有著不可撼動的基礎:20多年的發展歷史,“廣東照明燈具之都”等美譽,完善的產業配套,每年約占全國生產總量的1/3,然而當更多人把利潤的目光投向照明業時,凱樂斯卻在2006年作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公司正式開始研發LED,這是凱樂斯走上轉型之路的前奏。
作為勒流照明企業的一份子,廣東凱樂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伍永樂表示,作出這樣的決定并不是一時之意,凱樂斯所生產的照明產品大部分銷往歐洲地區,2003年,歐洲LED興起,LED節能、環保市場空間大,而正正是這樣,讓伍永樂更早一步看到傳統照明產業發正面臨著發展瓶頸,相對比之下,伍永樂開始重新考慮公司發展前途。
政府引導轉型,卻遇“士兵”沖鋒冷場
“以傳統照明產業為例,雖然在勒流其具備一定的發展優勢,但面對市場惡性競爭,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等問題,轉型是我們重新煥發活動的重要途徑。”于是,2006年,凱樂斯開始進行LED技術研發。
隨后,在2008年,勒流政府亦意識到LED發展優勢,并開始組織照明企業討論,也是在那一次討論中,勒流政府向照明行業提出了發展新方向:幫助勒流傳統照明行業實現轉型升級,向LED進軍。這個次決定是為勒流照明行業正式吹響轉型升級的號角。
有了政府的引導,一些企業開始嘗試邁起轉型步子。然而,沖鋒號雖然打響,政府也明確照明了產業的發展指向,但沖鋒陷陣的企業并未如期所愿。即使到現在,真正堅定不移地走轉型之路的企業也并不多。比如在照明行業中,400多家勒流照明企業由傳統照明轉為LED產品生產的只有20多家,更多的企業是保持現狀不變。
企業不敢冒“燒錢”之險,保守是一種痛
而這種在外界看來是固步自封的表現,但在企業本身來講卻是一種說不出的痛與矛盾。
“確實是有些企業想轉型,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講,一年的利潤幾乎就是一千萬左右,但研發就得投進去幾百萬一年,這個險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敢冒的。”這種矛盾的心態伍永樂曾經也感同身受。企業轉型升級最核心的就是技術革新。比如照明行業,從傳統的照明轉型為LED,技術研發是當中避免不過的關卡,凱樂斯的轉型經歷就是最好的案例。
從2003年看到LED的市場生命力后,廣東凱樂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開始進行研發,期間,凱樂斯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高達幾百萬元。2008年,凱樂斯正式投放LED產品,2009年新產品開始產生效益。在研發到產品產生效益這段時期,伍永樂稱之為“燒錢”期。而伍永樂口中的“燒錢”正正是大部分中小企業不敢輕易冒的險。
企業迷茫,想轉型找誰幫助?
作為帶領勒流產業發展的“班長”,勒流經濟促進局深知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土地資源缺乏,勞動成本高企,最關鍵的技術成本,以及中高層人才資源缺乏等問題。要企業自主轉型,不解決關鍵問題,一切難談。為企業解決轉型遇到的難題成為勒流經濟促進局要攻克的一道課題。
于是半年前,勒流經濟促進局召開專題討論會,請來專業人士把脈問診,同時深入企業進行調查摸底。作為一線人員,勒流經濟促進局副局長何勤法對此感受深刻。在調查摸底中,何勤法發現,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比想象中要復雜些。
“有些企業有意愿轉型,但卻不知道如何尋找幫助,尤其是在技術研發人才上,部分企業表現為盲目地尋找合作,但過程中可以出現研發時間長,效益低以至技術成本不斷增加,造成企業負擔。而有部分企業則是對人才認識不足,無法留住人才,甚至有項目但找不到人。”
基于企業的現狀與發展需要,勒流經濟促進局經過考慮,最終決定通過政府主導,為勒流企業搭建一個專家交流平臺。
政府搭臺,借“外腦”組成專家智囊團
昨日(6月15日),被稱為勒流企業智囊團的勒流產業技術專家工作室、順德區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創新中心在勒流舉辦成立大會。由國家、省、區級的專家學者、企業人士組成強大的智囊陣容,包括有產業規劃與決策咨詢顧問團、“兩化”融合顧問團、制造技術專家團、工業設計導師團。此舉被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袁國清稱為是勒流政府借助“外腦”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體現。
按照勒流政府計劃,產業規劃與決策咨詢顧問團、“兩化”融合顧問團、制造技術專家團、工業設計導師團將分別承擔不同內容。
產業規劃與決策咨詢顧問團成員由國家級技術顧問、高校博士、教授、順德本土企業人士等組成。其承擔的功能主要發揮宏觀指導作用,主面向政府,把握最新行業動態,進行政策性指導。工業設計導師團則在制造業與工業設計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發揮作用,提高產品附加值。
“兩化”融合顧問團則側重提供工業化與信息化方面的指導。而制造技術專家團成員由順德多位退休博士、工程師、技術顧問等組成,可以與企業進行項目合作。
整合資源,直接減低企業人才投入成本
“其實專家成員中大部分都是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的,另外對于勒流本土企業來講還有一個好處的就是專家成員中,大部分是順德方面專家,這些專家幾乎都是長期在順德從事,其中不少專家已經居住在順德,流動性較小,只要企業向部門反映問題,部門就能按照企業所存在的問題給他選專家,直接縮短企業花長時間去尋找專家資源。”何勤法表示,專家成員都是經過挑選的,專家成員均希望對順德企業發展出力,“尤其是他們具有實戰經驗有利于縮短研發時間,直接為企業的技術投入節約成本。”
而作為企業代表,伍永樂正正是希望政府能給予這方面的幫助。“因為企業在技術人才上的引進較為單向,同時單是由企業引進,成本確實很高,而專家組則可以整合更多的資源,這是我們企業所希望看到的。”
□梁雯雯 通訊員 廖偉堅 (編輯:jovey)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