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長者聚集在勒流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個小空間里,專心致志地包起了粽子。
在端午節(jié)前夕,一些長者聚集在勒流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個小空間里,專心致志地包起了粽子。幾天時間下來,她們就包了500多個粽子了。包這么多粽子干什么?
原來這個小小的空間名叫愛心小鋪工作坊,而這些長者是愛心小鋪工作坊的義工。“我們的粽子十分受歡迎,堿水粽賣1.5元,肉粽賣3元,而且粽子的形狀比市面上賣的還要大些,食材都是我們處理的,干凈可靠……”今年75歲的廖桂珍對城網君說,賣粽子賺取的錢是投放在勒流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用于資助75歲以上的長者吃飯的。
這幾天的時間里,5位義工就包了573個粽子了。據了解,這些粽子的部分材料是由愛心小鋪的義工們親自選購的。今天早上8點鐘,義工們就開始淘米、放調味、洗材料、包粽子、蒸粽,3個半鐘的時間里產出了100多個粽子。65歲的麥桂芳說:“包粽子的步驟挺繁瑣的,長時間下來也會感到累,但是我們都十分樂意,因為可以幫助到他人,同時也覺得自己可以發(fā)揮余力,實現自我價值。”
勒流長者綜合服務中心設置多樣的課程豐富長者的晚年生活。
今年28歲的社工盧栩婷在勒流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了近4年了,她表示這個愛心小鋪工作坊的前身是一個簡單的手工制作坊,長者們希望自己的手工作品可以賣出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于是在2017年就成立了愛心小鋪工作坊。平時長者義工們在這里串珠、制作美食,并將這些手工產品售賣出去賺取善款,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盧栩婷提及,每日到勒流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長者有近100人,他們當這里是“第二個家”。這里除了設置有愛心小鋪工作坊外,還有廣播體操、太極班、初級手機班、識字班、普通話班等各式各樣的課程,豐富長者的晚年生活,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更多的能力,讓他們認識到“我也可以照顧別人”,從而發(fā)揮他們的余熱,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胡敏慧)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guī)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fā)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