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弘揚歷史文化傳統,勒流宣傳文體辦公室攜手順德城市網,特別推出《走祠堂,采家風》系列報道,一起走進勒流各村居,探訪祠堂古建文化和村居風物,挖掘歷史文脈,尋訪好家風好傳統,更好的發揮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助力作用,為美麗文明村居、匠心勒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村民們紛紛將目光聚集在城網君的鏡頭中
午后的扶閭村,被陽光烤得直冒熱氣。正午過后正是廖氏宗祠最熱鬧的時候,為了躲避熱浪,扶閭村村民來到廖氏宗祠打打牌、下下棋、搓搓麻將。廖厚德說,這里不僅是扶閭村的康樂中心和圖書館,更是有著400多年歷史的祠堂。
扶閭,原名扶水,由胡、黎兩姓人建村,古字“扶”通“浮”,“黎”諧音“閭”,“閭”又指鄉里,合起來是“浮起來的鄉里”,取“閭里團結,互相扶助”之意改名“扶閭”。其位于勒流北部,地處北江及西江支流的交匯點,美麗富饒。面積約4.5平方公里,由扶閭、見龍兩個自然片的11個自然村組成。人口以廖、陳、梁、周等姓為多,故存有廖氏宗祠、陳氏宗祠、梁氏宗祠等祠堂。
一磚一瓦,見證廖氏家族發展歷程
廖伯指著大門口兩旁懸掛木刻對聯,向城網君介紹其由來
來到廖氏宗祠,只見兩邊大門有銅質“獸首銜環”,屋頂灰塑有醒獅、蝙蝠、花籃、石榴等圖案。廖伯指了指大門口兩旁懸掛木刻對聯,內容是“武威揚國譽,世綵振家聲”。“上聯贊其先祖德明公南宋時,進士出身,官至廣東提點后參加平蠻夷有功,封為武威王。下聯寫其先祖廖剛,南宋時官至工尚書,取室名為‘世綵堂’。”廖伯吸了一口煙,跟城網君娓娓道來,“‘世綵’是取自二十四孝中老萊子戲綵娛親故事。”他還介紹,該對聯于近年修葺時才恢復懸掛的。
2004年,廖伯編纂《扶閭廖氏家譜》
廖氏宗規
據資料記載,廖氏宗祠于清咸豐八年(1858)舉人廖森倡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動工,清光緒三年(1877)竣工。2004年,扶閭的廖氏子孫籌資對祠堂再次進行修建,也收集整理相關宗族的相關資料,編纂《扶閭廖氏家譜》,制定了宗規。
廖氏宗祠設計極具特色,為扶閭村最壯觀的標志性建筑
跨過門檻,走進廖氏宗祠,在廖伯的指引下,可見前座正門兩廂如梁架之間,有貼金木刻,雕著雙龍及眾多人物圖案;兩檐邊墻頭有磚雕,前座中央壁有潑墨云龍圖,兩邊有人物、花、草等組畫,廂臺腳花崗巖正面刻花紋圖案,近山墻腳石雕左為“麟趾呈祥”,右為“龍鳳交輝”圖。廖伯介紹,2006年10月25日,廖氏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廖氏祠堂屬于典型的清代初期建筑風格,座東向西,面闊七間,以中軸線量度計算,縱深60多米,占地面職約2000多平方米。廖氏宗祠是勒流目前最大的祠堂,也是順德目前最大的祠堂之一,更是扶閭最為壯觀的標志性建筑。
全祠結構用料具有清初風格,該祠解放后用作扶閭小學,故能保存到今天。如此寬闊的古祠堂,在順德區內保存至今,實屬極少數了。勒流僅此一間,別無他處。該祠現改為扶閭老人康樂中心。
陳氏宗祠內的“陳氏族源簡敘”,為族人記錄宗族源來
除廖氏宗祠以外,還有明代洪武年間,總旗指揮將軍陳氏宅心公帶領遷扶水,其后子孫繁衍建成以紀念先祖的陳氏宗祠;以及“南宋衣冠古,西房雨露新”的梁氏宗祠。
一樹一水,扶閭水鄉感受樸實人文
陳姓水埠岸旁,銘刻著“陳姓水埠碑記”
跟著另一名村民陳伯的步伐,城網君來到了陳姓水埠。岸旁有一“陳姓水埠碑記”,其記載,此水埠自明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始祖宅心定居在此后歷經六百余年,世代依撫水繁衍生息。為紀念始祖宅心公,陳氏先輩建造了陳氏宗祠和陳姓水埠。
據縣志記載,扶閭村圍,村濱巨海,西潦盛漲,必遭淹及。水自南海來者,實首受其沖,田廬沖陷,每于村之西尤甚。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鄉人請于縣,知縣通州王之正令筑圍捍之。捐銀五十兩為之倡,于是鄉眾踴躍,合捐費千六百有奇,筑成二壩。
百年古榕
一般碼頭都有榕樹,這是村莊的標志性樹木之一,陳姓水埠的邊上也保留了不少榕樹,其中一棵超百年歷史的古榕遮天蔽日,幾個著紅著綠的孩子飛快消失在河邊街巷,老人清閑地在樹下閑聊。他們臉上雖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卻也悠然自得,神情自若。
寬闊的江面上,水波蕩漾,夕陽映襯。
不少學生、上班人士每天搭乘渡輪進出村子。
走近一點,就可以看到寬闊的江面,蕩漾著水波,映照著夕陽,美不勝收。巨大的渡輪在江上來來往往,據附近居民介紹,江對岸是扶閭一個自然村,叫見龍,渡輪是見龍村村民與外界聯系的重要交通工具,不少學生、上班人士每天搭乘渡輪進出村子,這也成了扶閭的一大美麗風景線。據悉,本地人可以免費搭乘渡輪,而外地人則要繳交渡輪費。村民廖先生向城網君介紹,渡輪的船長認得每一個本地人,對陌生的面孔才會收取費用。
凌云橋也是扶閭村的一大特色,也是區級文物單位。它始建于乾隆時期,重修于嘉慶1800年。凌云橋是由白石條建成,方橫尺條,三截平板式石橋。橋長27.9米,寬1.85米,厚0.44米,橋墩以花崗巖材料構筑。廖伯介紹,那個年代能做到半米厚的橋面,確實不容易,現在也很少看到如此厚實的石橋。這座橋從建成至今,從未修補過,一直以來堅不可摧。
陳伯抱著孫子穿街過巷,畫面十分溫馨。
“希望從扶閭村走出去的人們,能夠帶著新組建的家庭‘回家’看看……”廖伯說,扶閭村每年都會舉辦敬老節,冬至前廖氏宗祠也會舉辦“拜冬敬老”活動。廖伯希望扶閭村村民,每年這個時候都回扶閭拜祭先祖,弘揚敬老美德;同時,帶著子孫后代落葉歸根,領略家鄉之美。(陳姿樺)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