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弘揚歷史文化傳統,勒流宣傳文體辦公室攜手順德城市網,特別推出《走祠堂,采家風》系列報道,一起走進勒流各村居,探訪祠堂古建文化和村居風物,挖掘歷史文脈,尋訪好家風好傳統,更好的發揮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助力作用,為美麗文明村居、匠心勒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盛開的木棉花,倒映著水中,格外美麗。(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依然滄海”攝)
春風暖大地,江邊木棉紅。勒北村位于勒流北邊,與勒流鎮面僅一河之隔,且三面環水。每逢新春,古老的勒北渡口不遠處,一株200多年樹齡的紅花木棉開始湊起熱鬧。江風吹過,一朵朵木棉在垂枝上搖曳著身姿,染紅了甘竹溪,也醉了游人。
河水澄碧、惠風和暢,盛開的木棉紅的似火,倒影水中,渡船駛過,景致如畫。此情此景,勒北渡口也不禁入了迷,喃喃自語起這土地上的悠遠之事。
蘭亭廖公祠內,順德、羅定蘭庭傳人一同祭祖。
溯本求源,祖德宗功凝聚一心
木棉樹下,有著一條長而陡的石梯,沿著石梯上去,便正式進入了勒北村。沿著長堤往里走上不遠,便能看到蘭庭廖公祠。該祠堂始建于清朝嘉慶九年,歷經滄桑,日久失而修變得破爛不堪。
2007年,經順德勒流環塘坊、羅定三家店村蘭庭傳人共議,決定重修蘭庭廖公祠,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采訪當日,恰逢羅定三家店村蘭庭傳人回鄉省親。“這里是祖宗的發源地,就想著一定要來瞧一瞧。”今年70歲的廖志新告訴城網君,彼此間有著同一個祖宗這個情感紐帶在,這也驅使著雙方互幫互助,包括重修祠堂也好,大家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至真公宋末遷居到廣州府南海縣勒流鄉,并在此開枝散葉。
據了解,勒流廖姓開基始祖為至真公,其原籍為河南中州,宋末遷居到廣州府南海縣勒流鄉,并在此開枝散葉。而說到廖氏,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是廖文愈,其號澄江,族內稱其為“永思堂太公”,為明朝該鄉德高望重的耆老。據南海縣志記載(后繼載于順德縣志),景泰年初,廖文愈見民不聊生,慷慨解囊救濟災民,保全了6000多人生命,安葬17000多人。其所行善舉受南海縣官準給冠帶塑像并建廖氏祠堂,且將其事跡錄入南海縣志。“后來,明崇禎年間,祖先廖負暄得中進士,大家都認為這得益于祖宗陰德。”廖氏族人廖滿榮告訴城網君,勒北村進士里也是因祖先廖負暄而得名。
祠堂內宣傳欄記錄著廖氏先祖光輝事跡。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謀昭百代,肇冠堂興南宋家聲世彩振千秋。”念起這幅對聯,廖滿榮頗為自豪。據了解,該幅對聯為清朝嘉慶皇帝御賜翰林院學士廖甡回鄉探親祭祖時的對聯。“這幅對聯追溯廖姓溯源,講述廖姓祖德宗功,對廖氏家族給予了高度的贊譽和嘉許。”廖滿榮表示,這對于后人而言,也是十分值得自豪的事情。
約夫廖公祠,始建于明代中葉,迄今已有480年。
學家訓,篤言篤行樹家風
“萬石家聲遠,三州世澤長。”迎面走向約夫廖公祠,其大門兩側的對聯格外醒目。占地面積約338平方米的它,始建于明代中葉,迄今已有480年。其主體寬11.8米,深25.8米,東、西廳面積各約40平方米,為二進式布局。正座門前棱形石柱,單層方形柱礎,博古灰塑,碌筒瓦,無滴水,門前上方三架梁,裝飾性斗拱承托,梁架上還有著木雕人物。兩側巷門“鳶飛”、“魚躍”出自《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本祠重修日并志》記錄著祠堂的一項項例禁。
祖祠乃妥先靈之所,宜內外潔凈,且念重修維艱自應謹小慎微,議列各條永為例禁……走進約夫廖公祠,《本祠重修日并志》上的碑文吸引了城網君的注意力,上面清晰地羅列著一項項例禁,令人不禁肅然起敬。從碑文可知,該《本祠重修日并志》與《繩武堂重修碑記》均立于清朝光緒十四年。“歲月變遷,很多事情并不能盡如人意。”廖氏族人廖祥光告訴城網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資缺乏,鄉親只能從祠堂拆卸部分坤甸木制成櫓及其他船具。“改革開放后,日子好了起來,這些船具才回歸收藏于祠內。”廖祥光說道。
石雕惟妙惟肖,令人贊嘆。
繩武堂,為七世祖約夫公堂號。典出自《詩·大雅·下武》:“繩其祖武”,意謂繼承先祖事業。而說起繩武,不得不提的是《順德廖繩武堂族譜》。族譜上面清楚地寫著,守國法、孝父母、奉祖先、愛兄弟、別夫婦、信朋友、睦宗親、重師尊、和鄉鄰、教子弟、勤本業、崇節儉的家訓,以及不忤逆、不淫穢、不強盜、不兇暴、不賭博、不窩賊、不打架、不誣扳的家規。
好的家訓、家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SD自由鳥”攝)
“家風雖然古老,但絕不落伍。”廖祥光表示,好的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策鞭,也同樣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時至今日,它們仍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感染并影響著廖氏族人。”廖祥光說道。(姚易)
■知多D
七層文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廿九年(1764年)。重修于道光廿四年(1844年)。坐落于槎涌村魚塘邊。塔正面向東南,入口處為券頂,塔身呈六角形,角墻每面長4.2米,身厚1.25米,高36.2米,合共七層。第一層楣額刻有“光昭云漢”字樣,第二層刻有“文閣”字樣,第三層刻有“大觀”字樣,第四層刻有“捧日”字樣,第五至第七層因遭雷擊,字體無法顯現。
兄弟廟:據稱勒北三漕村以前有36人在三漕海口,訓練扒龍船,當時水流很急,致龍船反側,36人為此全部喪命,奇怪的是36人都很熟水性,為此沒一人生還,原因至今未明。后人為紀念他們,興建兄弟廟以祭祀之。每年農歷五月初二廟誕當天,善信以酒、肉、水果、糕點供奉,上香進寶、燃燒紙錢拜祭,祈求安康。
才齋廖公祠:始建于清朝。重修于1998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兩進深,面闊三間,龍舟脊,鑊耳封火山墻,門前兩側有包臺,祠堂前廣場水泥墊高,門前部分梯級埋在水泥地下。
敬宇廖公祠: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坐東向西,面闊三間8.7米,進深兩進16.4米。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素胎瓦當,青磚墻,紅砂巖石腳。灰塑花石墀頭,以瓜柱承托梁架與檁條。現為老人康樂中心。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