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廣東嶺南荔枝的大名由來已久。作為順德人,甚至是廣府人,一說到吃荔枝,都會馬上想到增城荔枝最出名,其實在古代,順德也曾經是荔枝生產大縣,其中以陳村最具有代表性。那么,陳村種植荔枝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作為荔枝之鄉又為何走向了沒落呢?
火紅的荔枝令人垂涎三尺(順德城市網俱樂部“丹丹蛋”供)
據記載,陳村種植荔枝的歷史從漢代就有了。清朝《順德縣志》中記載,“陳村歲載花果出售諸郡,自漢獻龍眼、荔枝,宋貢異花,蓋由來已古”。漢武帝在長安上林苑建造扶荔宮,引種的荔枝、龍眼、金桔、桂花等花果,多是從陳村選取的。
到了明朝中葉,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順德的荔枝種植業也規模不斷壯大,其中以陳村最有代表性。據《順德縣志》(1585年)記載:“塹負郭之田為圃,名曰基,以樹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之,柑、橙次之......大者至數十畝”。當時陳村把大量的荔枝樹種植在棄稻田而筑成的基上,面積相當廣闊。
清朝中葉,隨著海禁的開放和對外交流的發展,珠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空前發展。據屈大均名著《廣東新語》記載:“順德有水鄉曰陳村,周迴四十余里......居人多種龍眼、荔枝為業,彌望無際,約有數十萬株......”縣人不僅售賣鮮果,還培植樹苗供應附近各縣,由于荔枝和龍眼等果子難以保存,珠三角天氣濕熱,烘焙荔枝干、龍眼干等業當時也非常興盛。
近代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地處珠三角的農村經濟,依附于帝國主義的需要,國際上對生絲的需求激增,順德蠶桑業迅速崛起。隨著順德經濟對蠶桑業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塘逐漸排擠或者取代果木業,以致荔枝樹、龍眼樹等不斷被砍伐。在陳村,荔枝樹、龍眼樹從明末清初數十萬株到咸豐年間銳減至十萬株左右。辛亥革命以后剩余一萬株左右,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整個順德的荔枝樹僅余五百到六百株。
至抗日戰爭爆發,日寇汽油匱乏,于是強迫當地人民用果木燒炭代替汽油,又借口游擊隊潛伏在荔枝林里,到處砍伐果樹,于是,陳村本就為數不多的荔枝樹就幾乎絕跡了。
陳村的荔枝產業雖然沒落了,但是從一頁頁歷史檔案中,我們依然可以領略陳村厚重的人文,感受曾經的輝煌……
文|綜合整理
圖片|順德城市網俱樂部“丹丹蛋”
編輯|飛鳥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