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萬家長) 曾經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魚塘,經過治理后,目前成了周邊居民休閑和觀景的好場所。這是陳村青云小學片區建設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后的效果。在河網密布、內河涌眾多的順德,在治理農村污水方面有何嘗試?為此,順德城市網記者昨日(3月27日)專門到容桂馬岡、陳村永興青云小學片、杏壇逢簡走訪,一起找尋這些污水治理試點區域的水鄉風情。
容桂馬岡:雜草地成了人工濕地公園
污水處理廠建成前的荒地(2011年6月)
污水處理廠建成后,人工濕地公園在污水處理設施的上面
工程項目:馬中安置區污水凈化系統
治理模式: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濕地”工藝,采用“半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項目資金:整個污水凈化系統,包括公園里新增綠化等,造價74萬元。另外,運營費用每年1萬多元。
處理規模:每天96立方米
先天條件:由于是新安置區,村居污水管道比較完善
住在該污水凈化系統附近的潘永存還記得,這里沒有進行改造時,曾是雜草一片。2005年前后,因為馬岡大道修建,沿線70戶居民被集中安置在馬岡村馬中安置區。那時候,附近居民每天的生活污水都往河涌直接排放,慢慢的,附近的河涌也就變得更黑了,也更臭了。由于尚未有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覆蓋,這里的污水需要如何處理?馬岡決定建立污水凈化系統。
2011年10月25日,馬岡村自主建立的“污水凈化系統”落成。記者在現場看到,系統設施包括格柵井、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等,都埋于地下;地上卻是另一番景象,綠樹婆娑,芳草茵茵;系統另一個組成部分人工濕地,也呈圓形出現在公園里,里面栽滿鳶尾、風車草、香蒲等耐水性植物。
工程承建方——永亮集團總裁辦主任、環保工程師蔡智君告訴記者,這套系統采取“水解酸化+人工濕地”技術。系統將小區污水截過來后,流入格柵井和調節池:前者篩除廢水中較大漂浮物和垃圾,后者則進行水質、水量調節。隨后,污水進入水解酸化池,人工投放的生物菌將水體中的污染物含量降低,再經過沉淀池后流到濕地,有機污染物被進一步吸收,變為“干凈的水”,最終排到河涌或用于農業灌溉。
潘永存說,這個系統建成后,雖然有一絲異味存在,但還是經常來這個濕地公園散步。“該工程不但將污水問題解決了,還建設了一個公園。”潘永存覺得這事“兩全其美”。
陳村永豐:有觀景平臺,還可緩解內澇
青云小學片區污水處理站建成前(2011年5月攝)
青云小學片區污水處理站建成后
工程項目:永豐青云小學片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治理模式:重新鋪設排水管,將污水集中收集,利用A/O生化技術達標處理后排入市政管道。
項目資金:總投資約335萬元,含2年的運營。包括市政管網鋪設、人行道鋪設、工藝設備、污水處理工程土建等。
處理規模:日處理污水量為360噸,輻射周邊300多戶。
永興青云小學片區的建筑物多數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屬于城鄉結合部,周邊遍布魚塘,內河涌迂回連通。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周邊的河涌、魚塘已經被填埋建房,只剩下現時的青云小學魚塘。
魚塘周邊新舊房屋建筑密集,排污口高低不一,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魚塘,同時由于排水不暢暴雨期水浸街現象不斷發生。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這里的污水問題日益突出,影響著周邊居民的生活。由于池塘為周邊地域最低點,市政排水管道狹窄,污水處理有很大難題。
鑒于此,陳村決定以這個小范圍作為農村分散污水集中處理的試點。工程于2012年8月動工,12月順利完工。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這里的人行道和道路等景觀都是新的,剛下過雨的池塘水也比較清澈,池中綠意盎然。集污池上方則是一個休閑的觀景平臺,還有一個小型的停車場。
承建方亮科環保副總經理鄧勝真告訴記者,這個工程是在原有的雨污合流管的基礎上,通過重新鋪設排水管,并利用生化技術對污水作達標處理,用機械的方法將處理后的水排入池塘,排入市政管道。生化處理過程中,池塘的水不與正在處理的污水發生聯系。由于污水是通過機械強制排出的,所以在暴雨期間,排洪水泵有緩解內澇的作用。
面對從污水橫流到靚麗景觀的變化,住在附近的吳女士稱自己經常來這里陪自己的孩子玩耍,“平常,青云小學的學生也都在這里玩得很開心。”
杏壇逢簡:有停車場,綠化景觀也可以有
工程項目:逢簡村污水治理工程
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分散處理”,生活區建成采用地埋式水池及設備的污水處理站3座,工業區建成露天小型污水處理站1座。
項目資金:總投資約為1380萬元,結合逢簡村住宅分布特點,4個處理站分別為逢簡村委會污水處理池、逢簡幼兒園公園污水處理池、逢簡小學操場污水處理池、逢簡工業區處理池。
處理規模:處理能力為2300噸/日,輻射范圍為整個逢簡村的1500戶居民、140多家企業。
杏壇逢簡村素有“順德周莊”之稱,對河涌旅游觀光有特殊的環境要求,因此,對逢簡水鄉河涌進行治理十分必要。不過,為配合逢簡水鄉旅游的要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既要達到河涌整治的目的,又不能破壞逢簡水鄉的古舊面貌。為此,杏壇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和外部修飾,是污水處理池與附近景觀相協調。
在逢簡幼兒園門口的公園,看上去,這里的公園結構與其他公園沒有什么很大的區別,地板、周邊綠化應有盡有。不過,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這個不大的公園里有很多方形井蓋。原來,公園下面就是一個污水處理系統,這個地埋式的處理系統可以收集和處理逢簡中部和北部片區的污水,處理能力為350噸/日。
這僅僅是逢簡的一個污水處理站。杏壇鎮國土城建和水利局副局長郭定洋介紹,目前,該村4個污水處理池均建成投產,使逢簡村的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污水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到附近河涌。為充分利用逢簡村的閑置用地,結合村容村貌的改造,逢簡村委會污水處理池、逢簡幼兒園公園污水處理池和逢簡小學操場污水處理池均設計為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上蓋均根據需要改造成為相應的設施:逢簡村委會污水處理池上蓋被改造為村委會的停車場;逢簡幼兒園公園污水處理池被改造成為休閑公園;逢簡小學操場污水處理池被改造成為學校綠化景觀。
(編輯:尹辰)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