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晚飯后,仁叔帶著小孫子向著村口新建的葛仙紀念公園走去,這座新的公園如今是他與孫子最常光顧的地方。“好好玩,別碰倒了。”小孫子在公園里學走路,搖搖晃晃的。
口頭傳說,村史記憶容易變淡
葛仙紀念公園終于落成,對于葛岸村的仁叔來講感受很深,從公園修建到落成,整個公園從無到有,他見證著它一點一滴的成長過程。每天飯后,仁叔都喜歡帶著小孫子到紀念公園里逛上幾圈。
葛岸村并不是沒有公園,甚至可以講是每個村小組都會有一個小公園,但葛仙紀念公園對于仁叔而言,意義不同于一般的公園,因為這里是為紀念葛岸村最重要的一位仙人葛洪而建的。
傳說有一年的四、五月間,葛岸鄉發生小兒流行病,當地醫生束手無策,后來請到葛洪來醫治,全部安然無恙。葛洪走后,村民為表示敬意,決定湊錢修建一座紀念葛洪的牌坊,原名葛洪通道,后改名為“葛仙渡岸”,葛岸村名由此而來。這個故事,仁叔自小就從父親以及姑媽的口中得知,對于這位重要的人物,仁叔對他的認識除了是父輩口中的描述外,還有就是村里的兩座供奉著葛洪神像。
到后來有了兒孫后,仁叔也像當年一樣給他們講葛洪的故事。自打仁叔開始聽父輩講葛洪的傳說,至今大部分的講解都是以口頭為主,到底傳說中的葛仙翁是怎樣的人物?兒孫這兩代對于曾經有恩于家鄉的仙人印象甚是模糊。
實物為證,公園化身傳承陣地
“我們這一代對葛仙翁的印象也只能是通過一些故事或神像去認識葛仙翁,到了后來的年輕人,祭拜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對葛仙翁的印象也越來越淡,只是知道村里有這么個傳說故事。”葛仙紀念公園在仁叔看來不僅僅只是一個公園,公園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成為葛岸村后代紀念葛洪的陣地,也是葛岸村人最看重的葛洪道家文化的承載點。
“有了葛洪紀念公園,有了葛洪寶殿,以后再跟兒孫講起葛仙翁時,不用再只是口說無憑了,葛洪紀念公園就是最好的課堂,這里有葛仙翁的雕像,有他的經歷,他的故事,還有葛岸村與仙翁之間的傳說。”
村民休閑多了一個好去處
仁叔說公園自建成起,附近村民們也都習慣了飯后到公園里來散散步或是聊天。對于村民而言,公園的落成讓他們多了一處休閑的好去處。
仁叔還記得,解放前,公園這塊地曾是一塊墳地,解放后用作村里的農田,最后農田又演變成為無人耕作的荒地,近幾年,荒地開始種上綠花植物,成為村里綠化的一角,不過,這個綠化帶的作用葛仙紀念公園后,這里成為了村民們放松最理想的地方。“每天傍晚,公園里都是人頭涌涌的,很是熱鬧,自家的村民還有很多外來的村民都來公園里玩。”
仁叔在與同村的兄弟談起這公園時,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公園是村里做的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仁叔經常聽到外村的人講的一句話就是:10年不回葛岸村,進到村里都不認得葛岸村了。每當聽此感言,仁叔總有一種無法言語的自豪感。
打造花園式村居,未來不是夢
對于葛岸村黨支部書記梁炳華來講,仁叔的自豪感正是他所想要達到的。作為“廣東省文明村”、“全國文明村鎮先進村鎮”的葛岸村來講,梁炳華的執政思路是,不但要發展經濟,更要發展民生事業。“省衛生村”、“省生態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好村居”這些稱號就是葛岸村發展民生事業,為村居打造一個舒適居住環境的最好見證。
葛仙紀念公園的建成并不是偶然,它是葛岸村執政班子“建設花園式村莊”思路的一部分。南區仁壽公園改造、西區水上公園、再到葛仙紀念公園,這意味著葛岸村向花園式村莊又邁進了一步。此外,梁炳華同時還希望,通過葛仙紀念公園的建成,能夠把葛仙道家的思想、懸壺救世的精神傳承下來。“一個村的民風需要執政者去引導,希望葛仙紀念公園能讓村民更加深入地去體會葛洪的道家精神,把建設和諧用實際的行動來營造。”
□梁雯雯 聶 鵬 通訊員 任沃寧 (編輯:許靜)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