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知名學者李健明為志愿者們導賞。
平步,建村于宋代,村名取“平步青云”之意,至今已有960多年歷史。平步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古樸的民風。日前,“光陰的故事:觸摸古建,品味鄉愁”樂從文化導賞員培訓第五期活動在平步社區開展,80多名文化志愿者滿載著期待與熱忱,開啟了秋日的古村文化之旅。
平步是佛山歷史文化名村,歷史上平步人文薈萃,涌現出進士、舉人、文武任官等近40人。提起平步就不能不提孫蕡(孫西庵),他在嶺南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發起創建“南園詩社”,標志著嶺南詩人群體形成,在中國詩壇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他的詩風對后世影響深遠,在嶺南詩歌史上有著開創性的作用。王夫之把他和高啟并稱為在明代中國詩歌史上開啟一個時代的人物,上追宋、唐。因之,孫蕡被譽為“嶺南明詩之始”、“嶺南詩宗”。
文化的影響是滲透到村民的言行與血脈之中的,村民們崇敬先賢,尊師重教,這體現在人們先賢祠的民間信仰之中。時至今日,平步社區仍然開展了與文化先賢有關的開筆禮、詩詞會等活動,文化之根得以在代際之間傳承。
越來越多的市民、文化志愿者參與其中。
在當日的學習中,志愿者們首先參訪了北溪梁公祠,從門堂石材看應是明代建筑,其正面的紅砂巖墻體與以往的青磚墻體形成鮮明對比。祠堂曾于2018年重修,現在作為村民文化活動場館。門口的碑石、石獅到祠內的各式書畫,家訓、家戒的展示,無不展示著梁氏家族的優良家風傳統。
剛中家塾,從規制上要簡單許多,家塾始建于清代,是傳道講經之所。家塾內的彩色青花吊頂裝飾,實屬罕見。本次活動的第三站是先賢祠,與宗族祠堂不同,先賢祠是明清時期文人的祠堂。
按舊制,凡有品德學問而為地方所推崇者,逝后可由大吏題請,祀于其鄉,入鄉賢祠,春秋致祭。“嶺南詩宗”孫蕡,除了在詩壇上有貢獻外,還曾在平步修建了接恩坊、煙霞書社、寄傲亭等,后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村里修建了這座鄉賢祠以紀念他,鄉賢祠是平步崇文重教的歷史見證。
本次活動既是一場文化導賞培訓,也是一場迎接秋日的徒步之旅。秋日的平步也迎來了自己的文化豐收時刻:平步社區文化節有聲有色,蘿斗文化、孫蕡文化煥發出時代生命力,紅船精神 “義”脈相“成”—平步社區黨群活動中心項目喜獲區級扶持……在樂從,每一個村居都有奇跡,走進每一個村居都能發現驚喜。導賞員活動,不僅是在品味鄉愁,更是在講述樂從故事。(李放 通訊員 方曉維)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