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臨近,各村居又將面臨“小候鳥”管理問題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梁雯雯) 踏進6月,意味著暑假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異地務工人員子女也將成為村居管理工作的重點對象。那么,村居工作人員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的服務管理工作?
順德是一個制造業城市,240多萬的人口當中,有超過一半是異地務工人員,為此,異地務工人員子女也是一個較龐大的群體。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的管理就成了順德各村居不可避免的難題,而這些問題在每年的暑假最為明顯。
問:怎樣服務好異地務工人員子女?
答:好服務,先要有好心態
昨日(6月17日),順德區委社會工作部主辦的社區居委會干部社會工作培訓班第二期繼續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進行。這期的培訓班,主辦方請來了香港社工界泰斗級人物,被譽為“香港社工外展之父”的徐祥齡。徐祥齡這次與大家分享的正是他目前開展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服務工作經歷。
徐祥齡生于1933年,1963年開始從事社會工作。在徐祥齡的社會工作生涯中,他致力于邊緣青少年工作的發展,獲得香港“外展之父”之稱。退休后,徐祥齡還利用自己的退休積蓄,創立了東莞市最早期的社工服務機構:橫瀝隔坑社區服務中心。
據了解,該中心如今已擁有會員3000多人,資助的新莞人子女達1600多人次,受惠者超過了30萬人次。在培訓班上,徐祥齡談到了他這幾年來在東莞服務異地務工人員的一些經歷。對于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的管理問題,徐祥齡坦言,村居工作人員首先要在心理上認同他們的存在。
徐祥齡強調,由于異地務工人員的流動性較強,造成有部分村居工作人員產生一種“反正他們不屬于這里,遲早會走”的心態。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工作人員對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的服務也是局限的。
問:服務時感覺到無從入手該怎么辦?
答:找共性,可以從子女教育著手
而有部分村居工作人員也反映到,在日常工作中,對異地務工人員的服務工作感覺無從入手。
“其實異地務工人員雖然有些生活習慣或文化與當地人有所區別,但他們也會有共同需要的。”熟悉順德情況的香港資深社工石天倫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談到,村居工作人員面對異地務工人員時,首先要從態度上放開,“不要認為他們來了就會走,為什么不想想他們可能會留在順德,為順德服務呢?”
石天倫建議,村居工作人員不要把異地務工人員區別化對待,反而可以從教育等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上著手。“不管是異地務工人員還是本地人,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他們的關注都是一樣的。”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順德在對異地務工人員管理工作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其中引入社工就是一種新嘗試,目前,各個鎮街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社工服務中心,依托中心,鎮街也開始陸續為異地務工人員以及他們的子女提供服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