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野先生祠
在大良觀光市場對面,有一棟老建筑錦巖路39號,其有著不同尋常的身世——當年南明抗清英雄陳邦彥(號巖野)在這里設帳授徒,也是他的兒子陳恭尹出生的地方。多年來,極具歷史保護價值和文物意義的陳巖野先生祠歷經風霜,被世人遺忘……
慶幸的是,去年陳巖野先生祠被重新發現,這棟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老祠堂即將迎來新生。昨日(11月29日),北區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工程啟動儀式”在陳巖野先生祠舉行。未來修繕后的陳巖野先生祠將活化為大良北區居委會的村史館和陳巖野先生紀念館,讓更多人知道陳巖野先生的事跡。
北區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工程啟動儀式
意外發現陳巖野先生祠“身世”
陳巖野先生祠是目前北區僅存的古祠堂建筑。陳巖野先生祠在光緒二年(1876年)北關公約權借使用,民國時期作大良鎮北區鄉公所,解放初期作大良北區街坊辦事處,后來又作了北區集體辦的幼教和醫療場所。300多年來,陳巖野先生祠幾經改動,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和布局,加之年久失修,多處受到嚴重破壞,幾處屋頂和墻體已出現了倒塌,存在了嚴重安全隱患。
去年,順德區政協調研美麗文明村居建設時意外發現陳巖野先生祠?!爱敃r調研還不知道這里是陳巖野先生祠,后來找了北區很多老前輩了解詢問,才知道這棟建筑的‘身世’。”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區政協提案人、佛山市政協委員麥立軍一直非常尊敬陳巖野先生,當居委會清除了覆蓋錦巖路39號門首榜題字的石灰,證實該址是陳巖野先生祠時,麥立軍撰寫了政協提案,引起了相關部門和當地居委會的重視。
由于日久失修和人為因素,陳巖野先生祠部分建筑已被改變,破壞了該建筑原有的布局和風格。后座多處房面和墻體也倒塌,建筑構件掉落,瓦件酥化,墻身布滿了青苔……為了修繕和活化陳巖野先生祠,今年6月,北區社區成立了由社會賢達、專家學者、熱心人士和社區干部組成的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籌委會和顧問組。近半年來,籌委會為早日啟動修繕陳巖野先生祠工程而努力,并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
老祠堂日久失修,部分建筑已經被改變
大良街道北區社區黨委書記吳國雄表示,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是有效保護古舊建筑和崇尚英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舉措。陳巖野先生祠將按照“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積極注入文明、文化的內涵元素,使陳巖野先生祠發揮德治教化的積極作用。
老祠堂承載街坊滿滿回憶,期待其新生
啟動儀式吸引了很多北區老街坊前來捧場。談起對陳巖野先生祠的回憶,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回憶……
“陳巖野先生祠能夠留下的東西,我們一直留著,不去破壞和拆除,一直保持到現在。”北區社區黨委老書記呂慶琦一直見證著陳巖野先生祠的變化,陳巖野先生祠是目前北區僅存的古祠堂建設,在呂慶琦看來,此次能夠活化利用陳巖野先生祠,既讓陳巖野先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志氣得以永存,同時也承載了居民對英雄的情懷和鄉思。
“修建的時候,這個門一定要保護好,不能拆了,還有里面的石柱,也要保留,這些都是這個古祠堂最寶貴的東西啊!”當天參觀完陳巖野先生祠,在北區住了幾十年的老街坊羅伯激動地拉著吳國雄說道。對陳巖野先生祠有著深厚情感的,還有北區書記吳國雄,“我小時候還在這里讀過書,記得有個滑梯,我們最喜歡在那里玩了?!闭勂鸷完悗r野先生祠回憶,吳國雄頗為感慨。
當天陳巖野先生第23代傳人陳耀光也來到現場??吹疥悗r野先生祠修繕活化,即將迎來新生,陳耀光內心非常欣喜。陳耀光說,陳巖野先生祠是祖輩陳邦彥忠貞忠烈的象征,為后人樹立了一個鐵骨錚錚的榜樣,在嶺南乃至全國都影響深遠,具有重大歷史價值。
據悉,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工程初步估計投入500萬元以上。北區社區居委會、修繕活化陳巖野先生祠工程籌委會聯合向社會發起呼吁,希望社會各界認識以及海外鄉賢踴躍捐款,一起為修復陳巖野先生祠添磚加瓦。
當天,順德區政協副主席徐國元、區文化體育局副局長羅遠光、大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蘇德榮等參加了啟動儀式。(黃婷)
陳巖野先生祠簡介
陳巖野先生祠位于大良街道北區社區錦巖山麓,址為錦巖路39號,毗鄰錦巖公園。
陳巖野,名邦彥,字會份,世稱“巖野先生”,是南明抗清英雄,嶺南三忠之首。1648年,即陳邦彥就義后第二年,其長子陳恭尹面見永歷帝泣告父親殉難情狀,永歷帝下詔追封陳巖野為兵部尚書,賜謚“忠愍”,賜祭葬,敕有司立廟。眾門生在大良錦巖東麓先生舊居處構祠以奉俎豆。隨后,順治、康熙、雍正三朝一百多年間,朝廷對以往抗清人物均以“大逆不道”宣揚,因此陳巖野先生祠在其后一百多年間逐步遭受損壞。直至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純皇帝追封一批明末殉國的忠臣良將,追賜陳邦彥謚號為“忠愍公”,后人重辟“陳巖野先生祠”,四時焚香設祭。嘉慶十九年(1814年),順德知縣李沄捐奉祿并倡同紳士重修。又于清朝末期復重修,順德里人、晚清名臣羅惇衍在籍回鄉服孝期間(1857年-1861年)為該祠門首榜題字“陳巖野先生祠”。時至民國時期又重修,故現存建筑風格和工藝趨于晚清及民初時期。
陳巖野先生祠在光緒二年(1876年)北關公約權借使用。民國時期用作大良鎮北區鄉公所(簡稱北局)。解放初期用作大良北區街坊辦事處。人民公社化后用作北區集體辦的幼教和醫療場所,故建筑幾經改動,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和布局。加之年久失修,多處受到嚴重損壞,幾處屋頂和墻體已出現倒塌,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亟需搶修,以有效保護和活化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的陳巖野先生祠。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