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血壓、學養生,這個活動讓我收獲不少,還搞清楚了組織關系怎么遷過來!”82歲的德和社區居民傅春玲感慨從黑龍江省機關退休后,先后跟隨孩子在北京、廣東等地生活,如今定居在順德,即使年老了仍有較強的組織觀念,想把組織關系遷到居住地。
5月23日上午,“在職黨員有呼必應,服務直達商圈第一線”活動在順德區大良街道德和社區開展,活動充分發揮了在職黨員“八小時”外參與社區治理的優勢,激活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的巨大資源,使黨組織、黨員“雙報到”服務成為推動社區治理的新動能。
5月23日,“在職黨員有呼必應,服務直達商圈第一線”活動在順德區大良街道德和社區開展。
主動認領項目,“一桿子到底”服務基層
活動現場,來自順德區財政局、大良市監分局、大良工會、順德農商行、農業銀行、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70多名在職黨員利用周六時間現場擺攤,以最具體、最直接的方式將報到服務“一桿子到底”,為商圈企業和居民群眾提供企業政策、金融扶持、法律咨詢、食品健康等10多項便民服務。
“居住在這里,但是下班之后也不知道能為社區做點什么。了解到社區要舉行這個活動之后,我第一時間就聯動單位資源,申請了攤位為群眾宣傳與政務服務相關的便民措施。”在順德區行政服務中心政務在職黨員魏云看來,開展在職黨員“雙報到”很有意義,有利于黨員把相關政策、便民服務以更貼近、便捷的方式向群眾宣傳。
在職黨員開展“我為社區建言獻策”主題活動。
“通過開展‘雙報到’,喚醒了一大批順德區內在職黨員的‘沉睡資源’,讓基層一線的治理與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梁錦棠表示,組織在職黨員“雙報到”使資源直達社區,打破了基層群眾解決小問題需要逐級上報、反饋、交辦、落實等復雜的流程,使資源下沉基層一線,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效率。
德和社區黨委副書記杜燕飛表示,德和社區共有1200多名在職黨員,目前已有近800名黨員到社區報到,是順德區內205個社區(村)中最多在職黨員報到的社區。“我們倡導在職黨員根據單位性質、職業特長等以自身專業的力量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形成‘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美好景象,大家齊心協力將所居住的社區建設得更加和諧美好。”杜燕飛說道。
據了解,目前德和社區通過結合社區工作計劃、征詢居民意見以及梳理社會反映的強烈問題,形成了涉及整治交通、強化衛生、提升文化等10個項目31項具體服務行動,由黨組織和黨員對服務項目進行雙向選擇。報到黨員通過主動認領服務項目,成為項目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報到黨組織以結對共建形式,每年至少開展2次活動、至少辦2件實事。
參與社區建設,“自己的家園自己建”
當日活動進行時,有15名在職黨員利用周末在德和社區嘉信片區的黨員驛站開展“我為社區建言獻策”主題活動,他們認真梳理當前小區居民反映的突出問題,并現場與小區居民交流。這15名在職黨員所提出的具體建議,將提供給物業公司、居委會、街道部門等單位作整改參考。“這些在職黨員都居住在德和社區,他們參與本次建言活動正是踐行‘一桿子到底’服務基層的具體表現,也是在不斷地為‘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出謀劃策。”梁錦棠說道。
在職黨員向群眾提供便民服務。
據了解,德和社區專門設置了在職黨員社區報到服務室,并且成立黨員報到自我服務專班,打造嘉信片區黨員服務驛站,通過多種方式使黨員從進社區到直接進小區,面對面聯系服務居民群眾提高服務效率。
目前,德和社區按照所報到黨員的所在單位的性質、職業特長等,組建了疫情防控、發展智囊、服務企業等10支專業隊伍,以專業的力量引導在職黨員主動參與到“自己家園自己建”當中,將自己居住的住宅小區建設得更加好。“‘雙報到’讓我們可以和群眾面對面地溝通,第一時間了解群眾的需求并且發揮自身的特長,聯動單位資源快速解決問題。能為社區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我們也感到十分開心。”順德區委組織部在職黨員黃金輝說道。(楊鑫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