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0年順德區“最美退役軍人”名單出爐。即日起,順德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順德城市網,推出“最美退役軍人”系列報道,宣揚先進典型事跡,樹立精神標桿,充分展示順德退役軍人永葆本色、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和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發展的風采,進一步激發廣大退役軍人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
★個人檔案
姓名:吳錫楊
籍貫:廣東順德
服役時間:1993年12月至1996年12月
工作單位及職務:大良蘇崗社區黨委委員、蘇崗民兵營營長
退伍后經歷:參與撲救高明森林山火,表現突出被評為先進個人,是大良救援人員中年齡最大的,也是本次任務第一個請戰的人。順德戰“疫”期間,做好帶頭作用,帶領民兵扎根基層,守住第一道防線。
吳錫楊退伍后,成為一名社區“管家”。
三年的軍旅生活,讓大良蘇崗的吳錫楊養成了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性格。退役后,他一直在基層工作,始終保持著實干肯干、用心用情做事的優良作風,成為一名居民信賴的“管家”。
服務社區,一做就是23年
周六的中午1點多,吳錫楊接到轄區一位80多歲老婆婆的“投訴”電話。原來,阿婆居住的巷子,旁邊有一戶居民在建房子,需要開車把建筑物料運進去,但阿婆擔心車子壓壞了道路,愣是阻撓著不讓進。結果雙方起了爭執,最后不得不電話吳錫楊過來“主持公道”。
這樣的事情,在吳錫楊的基層工作生涯中,數不勝數。
1996年12月退役后,吳錫楊接受組織安排,于1997年年初進入蘇崗居委會工作,成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崗人,吳錫楊帶著滿腔熱情為家鄉人民服務。這一做,就是23年。
辦公室放著戰備包,隨時準備好上“戰場”。
蘇崗居委會有四個居民小組,戶籍居民5000多人。其中,大吉小組有戶籍居民900多人,吳錫楊作為大吉小組的小組長,對每一個居民的情況了如指掌。鄰里發生爭執、路燈壞了、霸占停車位、停電……無論大事小事,居民都是直接找他。
“村民有什么事第一時間找我,在社區,工作繁瑣,雜務多,每日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日日都有新鮮事。”無疑,扎根基層23年,吳錫楊已經成為居民信賴的“管家”。吳錫楊負責消防、安全、流管、宣傳、文體、征兵等工作,還有居民的各種調解工作,哪怕是父子、兄弟吵架,都會找他。就在前不久,一個婆婆的貓不見了,也打電話給吳錫楊幫忙尋找。吳錫楊說,自從參加工作后,哪怕是放假也沒有放下全部工作,自己離開順德玩幾天,也是一萬個不放心。
雖然在平時工作中,吳錫楊也會遇到不理解的居民,有時會因為一些問題糾纏不休,甚至惡語相向,但每次為居民圓滿解決問題,他們用最質樸的語言說“謝謝”時,甚至看到家門口時不時出現居民送來的蔬菜、瓜果,就是吳錫楊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在多年基層工作的摸爬滾打中,他對社區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自己也有了全新的定位:事關居民無小事,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做,才能真正地做到設身處地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解民憂、排民難。
參加高明凌云山森林火災戰役。
逆火而行,他是大良年齡最大的請戰退役軍人
2019年12月,在撲救12·5佛山高明凌云山森林火災的戰役中,順德共集結了450名民兵參加森林救援任務。其中,大良街道出動民兵41人(含專武),先后在凌云山、松柏、上三臺村等位置撲救山火及值守。
12月6日中午一點半左右,吳錫楊得知高明火災事件的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第一個請戰。“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看著家園受到危害,只要需要我,我依然會挺身而出。平時是‘民’,戰時就是‘兵’,只要穿上了這身軍裝,我就會時刻沖鋒在第一線。”吳錫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脫掉的是軍裝,脫不掉的是軍魂”的真正含義。當時,46歲的吳錫楊是大良街道蘇崗社區民兵營長,也是參加高明救火的大良民兵們中年齡最大的。
吳錫楊1994年在廣西桂林當兵,期間也曾參與過抗洪,退伍回鄉,也參加過救火。只是這一次,吳錫楊沒想到任務艱巨、環境惡劣。“沒有地方吃飯,沒有地方睡覺,累了就在大巴上躺一下,或者是挨著坐在地上。”吳錫楊說,大家都以為是當天能來回,沒想到一呆就是四天。最難熬的是,夜間溫度僅有三攝氏度,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隊員們僅穿著兩件單薄的衣服,同時還面臨著沒水洗澡、沒地方睡覺等困難。但他和隊員迎難而上,展現出軍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優良素質。
此外,雖然吳錫楊所在的大良應急隊伍不是正面撲火,但危險時有發生。吳錫楊和同伴在碎石場的山腰開辟防火隔離帶和撲滅火種時,突然一陣颶風,對面山脈的火種引至碎石場山腳,瞬間大火,火勢和濃煙向上蔓延。民兵隊員們迅速撤離至碎石山谷,雖逃離火源,但由于下山的路被火源封鎖,濃煙籠罩山谷,找不到撤回到出發點的路線,被困山谷。緊急關頭,民兵隊員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消防員把火勢控制后才再下山。
搶險期間,吳錫楊與所有民兵戰士深入一線,同甘共苦,即使在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物資缺乏的情況下,他也是站出來對所有民兵戰士進行思想動員及鼓勵,以身作則帶領戰士們一起流水作業。
堅守戰“疫”一線,挨家挨戶上門核查信息。
抗擊疫情,開宣傳廣播車在大街小巷作廣播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由于是春節,人員流動性大,聚集程高擴散頻率大,對抗擊工作產生了不小壓力。社區是疫情聯訪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關鍵所在。
疫情突然襲來,讓吳錫楊深感責任重大。這位退役軍人第一時間沖在了抗疫最前沿,用實際行動,彰顯軍人的本色和擔當。他在社區做好宣傳工作,每天上午開著宣傳廣播車在大街小巷作廣播;帶領民兵們在村路口進行檢查外來人員和測量來往行人體溫工作;帶領民兵們協助社區派發口罩和防疫物資;協助社區對湖北籍人員進行核實登記。
“這場人民戰爭不分前后方,處處是戰場,人人是戰士。”為此,他還發動了村民代表、黨員、在讀大學生等做義工,加入到疫情防控一線。吳錫楊帶領社區全體民兵、志愿者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筑牢了社區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疫情防控期間,因為吳錫楊還是核查外地人員返順的對外聯絡員,他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一旦有疫情災區回來的人員,無論深夜還是清晨,他的手機都會響起。這時,他就需要安排人員做相關核查工作。持續作戰一個多月,即使晚上10點后才收工,早上7點前要來到卡哨點,但吳錫楊每天都以高昂的情緒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如今雖已脫下軍裝,吳錫楊仍然用軍人的品格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勇往直前,他用實際行動延續著退役軍人退伍不退色的紅色基因,體現著一名社區工作人員的平凡和偉大。(鐘柳梅)
■更多報道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