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順德區202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順德金鳳凰廣場舉行。本次活動以“保護漁業資源 建設生態順德”為主題,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社會參與的方式,投放魚苗10萬尾,以實際行動切實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改善生態環境。
順德區202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舉行。
以魚類為主的水生生物是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順德為增強公眾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意識,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生態養護和增殖放流的事業,并得到各學校及家長的熱烈響應。
城網君了解到,本次活動共有15家熱心企業支持參與,30組家庭捧場,捐贈放流的魚苗超過10萬尾,包括鳙魚、翡翠鯇、泥鰍、魴魚等,參與陣容龐大。
活動得到社會的熱烈響應。
順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譚逢顯表示,堅持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希望以增殖放流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全民關心、呵護水生環境的意識,增強社會各界對漁業資源環境、水生態保護的關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社會各界共治共享,共同構建“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城市環境,開啟生態、綠色、健康發展的新征程。
西江、北江均流經順德,區內河網縱橫,形成得天獨厚的淡水自然資源。在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順德從1983年起,已連續38年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不斷增強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持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年受疫情影響,同時為了配合珠江流域禁漁工作,維護和增殖水生生物資源,區農業農村局在6月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四大家魚魚苗超過50萬尾。
增殖放流活動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多年來,在順德區委區政府的號召下,全區上下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水產養殖業已成為順德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至2021年,順德區現有池塘約15萬畝,淡水養殖年產量逾30萬噸,產值逾76億元,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七成以上。
自2011年珠江流域實施禁漁期制度以來,為了達到最佳的放流效果,增殖放流活動都安排在禁漁期舉行。但由于今年受疫情影響,在禁漁期內不適合舉辦大型活動。因此在6月16日,順德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由順德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內部放流活動,已向江河投放了超過50萬尾的魚苗,有效地改善了本地河流的生態條件。
■增殖放流種類注意事項
根據《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規定: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進行增殖放流。
按照以上規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種應當是原生種,改良種(包括選育種、雜交種和其它技術手段獲得的品種)、外來種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物種均不適宜進行增殖放流。常見的不適宜放流的物種有:紅耳彩龜(巴西龜)、牛蛙、革胡子鯰、短蓋巨脂鯉(淡水白鯧)、紅腹鋸鮭脂鯉(食人鯧)、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瓶螺(福壽螺)、下口鲇(清道夫)、羅非魚、雀鱔、食蚊魚、露斯塔野鯪(泰鯪)、鏡鯉、鱷龜、鳳眼蓮(水葫蘆)、蘇氏圓腹魚芒(淡水白鯊)、虹鱒、大口黑鱸(加州鱸)、眼斑擬石首魚(美國紅魚)、斑點叉尾鮰(溝鲇)、匙吻鱘(鴨嘴魚)、雜交鱘、太陽魚等。希望廣大市民避免將上述物種進行放生,否則好心辦壞事,可能會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威脅。(鐘柳梅 通訊員鄭維)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