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去年3月,順德區加強基層大治理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大會給出了“鄉村振興”的順德方案。一年來,順德各個村居在振興經濟、環境、文化和民心等方面不遺余力,一條道路、一個街心公園、一條文化街……我們生活的地方發生著一點一滴的變化。為此,本網推出《新春逛新村》特別策劃,走進十個鎮街的村居,帶你領略身邊的變化。它們不是變化的全部,卻有獨特的地方。
轉角遇見金榜文化石壁
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眼前多是高樓大廈,城網君今日帶你文化尋根,找回“鳳城”昔日時光。
去年,大良街道大力深化基層治理,基層事業不斷振興,金榜的歷史文化核心片區作為其中一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大良金榜計劃用三年打造金榜文化街,近兩年對北帝廟進行翻新,上街、下街提升改造、金榜文化石壁、題名古井等均已完工。
文化石壁精讀金榜文化
金榜社區位于順德區大良街道西部,面積0.98平方公里,下設有4個居民小組,分別是金山、題名、河西、德勝。
金榜社區黨委書記龍耀德介紹文化石壁
在大良錦龍路與鳳山中路交界的紅綠燈右轉,行走約100米,城網君的眼前一亮。一幅宏偉的文化石壁呈現在眼前,金黃色的“金榜”二字尤為顯眼。細細欣賞,石壁上的內容都是金榜的文化,包括金榜河文化龍舟競渡,北帝廟會文化,金榜小販文化,養牛的故事,金榜牛乳的歷史等。
細細觀察發現,文化石壁上的一人一物都是凸顯出來的,顯得很立體。據金榜社區黨委書記龍耀德介紹,文化石壁剛剛完工,立體是3D的效果。正是這一幅在金榜社區主要入口道路上的文化石壁畫,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欣賞。經常來金榜購買牛乳的大良市民何女士說,文化石壁真心不錯,以前只知道金榜牛乳出名,現在才知道原來這里的北帝廟、龍舟競渡也是有名的。
行走在文化街,處處有驚喜
這只是金榜文化街給你的其中一個驚喜。
觀賞完文化石壁,繼續前行,就到了香火鼎盛的金榜北帝廟。城網君了解到,在此次金榜文化街建設中,經過修繕后的北帝廟“煥然一新”。
墻上的宣傳欄有著很明顯的金榜印記
冬日的午后,懶洋洋的陽光透過縫隙照進巷子,照得每個角落都暖融融的。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看著人來人往,看世間繁華,看風起云涌,看百態人生。這就是城網君在金榜文化街看到的一幕。
細節的改善處處見心思
在行走的過程中,城網君發現小巷子里豎起了一塊塊導視牌、宣傳欄,都是統一的窗花設計,頗有文化氣息,而宣傳欄的內容也是緊扣金榜的文化,譬如介紹金榜的水牛奶、養殖水牛等。
城網君了解到,2019年,大良金榜擬繼續投入資金提升改造康樂中心和村史館,提高當地居民的幸福感,為游客提供一個慢生活的休閑去處。
這里的故事趣事多,你都知道嗎?
走進每一條小巷子,都有道不盡的故事
歷史故事
光緒甲午年(1894年),伍文館為大良西鄉“金榜”村題字,石刻墨寶至今仍留于社區居委會門頭牌坊。“伍文館祖籍是順德水藤鄉人后移居大良,1890年成清末進士,1892年補應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隨后任四川省儀隴縣知縣,為官“清廉勤慎”。“其子伍學澧,又名宗玨,留學日本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回國考列法政科舉人,廷試以七品小京官簽分郵傳部,民國成立,歷任大總統府和國務院秘書、財政部僉事、漢陽關監督,廣東官產處處長、廣東印花稅處處長等職,有聲于時,能世其家”。
北帝廟
北帝廟“煥然一新”
萬歷十一年(1583年),大良北帝廟建成,位于埠南門外,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宣統年重修。有名人題“紫府”二字,故又稱紫府廟,重大祀典在此。建國后曾做埠南路第一小學、縣博物館,又拼入文化公園。
金榜牛乳
金榜牛乳有“東方芝士”的美譽
號稱“東方芝士”的大良金榜牛乳。1970年左右,是牛乳最紅火的時候,當時整條金榜街一起做牛乳,每家每戶都會養水牛,最多時達到300多頭,形成熱鬧的養牛街,街里還有用新鮮牛奶做糕點的餅家,每天奶餅芳香飄溢數里。做出來的牛乳銷往廣州、香港、深圳等地。
牛乳有墜火功效,正氣補身,而且美味可口,許多外地人都慕名而來,品嘗品嘗“東方芝士”的美味。牛乳常用來煮粥,也可以做牛乳飯,吃的時候拌均勻,空氣中都會彌漫著濃濃的奶香味,奶香味沁入心脾,慰藉心靈。(鐘柳梅)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