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比賽,成員的分工明晰顯得十分重要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見習記者黃元興) 在杏壇林文恩中學,有2位中學生,一人叫林志恒,聰明而又沖動,一人叫梁晶源,沉著而又冷靜。他們倆就是連續兩次奪得第十四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暨機器人競賽的機器人工程挑戰賽項目的冠軍。
其實,各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暨機器人競賽中,杏壇鎮獲得的榮譽并不止2個工程挑戰賽項目的冠軍。據悉,杏壇鎮為此項全國性賽事已準備近10年,在多所學校中召集老師、學生,參加不同的比賽項目,獲得了眾多榮譽。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間,杏壇鎮學生制作的電腦作品獲全國一等獎有9項,機器人全國冠軍有3項,省冠軍和省一等獎更是幾乎每年都能獲得。
其中,今年除林文恩中學從全國256支機器人各省冠軍隊伍脫穎而出,獲得機器人工程挑戰賽項目冠軍外,杏壇鎮梁銶琚中學、中心小學、東馬寧小學三所學校也代表廣東省和1400多個電腦作品同場競技,皆取得電腦制作項目一等獎的好成績。
據悉,如此多的佳績已讓杏壇鎮成為全區在“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暨機器人競賽”中取得成績最好的鎮街之一。為此,順德城市網記者對杏壇鎮這一經濟相對落后,在投入資金相對其他鎮街較少的情況下,卻能取得更好成績的原因進行了了解。
揭秘取得佳績原因一
政府重視,組建團隊科學
約10年前,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暨機器人競賽影響力就已對順德產生重要影響,順德也非常重視,并要求各鎮街整合學校資源,讓學校組隊參賽。2004年,杏壇鎮教育局啟動參賽計劃,并整合各中小學懂計算機的老師,組成一個約10人的老師團隊,打造交流平臺,并開始選拔、培訓學生。
除了安排專人執行參賽計劃外,杏壇鎮教育局還每年在有限的財政下,安排5萬元資金,對學校參加順德區比賽、省賽、全國賽;購買機器人校本課程等,進行補助獎勵。而在老師團隊組建方面,杏壇鎮也有自己特色。據悉,該團隊為一整體,致力發揮每個老師特長,起到揚長避短的效果。“其他鎮街沒有這樣的團隊,大多以每個學校為單位,沒有形成合力,有時各學校參賽項目還存在競爭關系。”杏壇鎮一名教計算機的老師說道。
揭秘取得佳績原因二
專人負責,盡心盡力熬夜作戰
對于杏壇鎮組建的這一教師隊伍,杏壇鎮教育局更是有專人來“盯”,杏壇鎮教育局工作人員張錦祥便是這名人員。接任后,他一一到各個學校找到校方領導,說明該計劃的重要性,從而引起各學校的重視。林文恩中學自2005年便一直堅持每年拿出幾萬元費用,支持學校隊伍參賽。到了2011年,新任林文恩中學校長歐陽柏利經解說也對學校參賽非常重視,他在2011年得知全國比賽中,暫定了杏壇鎮優勢項目——機器人滅火比賽后,便立即做出補充資金、要求老師上馬機器人工程挑戰賽項目。
張錦祥不只是注重與校方領導溝通,他還一直陪伴在教師團隊身邊。他不僅陪伴老師團隊一起“加班”奮斗,還在深夜開車送老師回家。于2005年畢業后來到林文恩中學的老師鄧燦星,是林志恒和梁晶源的指導老師,他就表示,到如今也記得張錦祥深夜送他回家的場景。“他做事非常專注,也非常敬業,總是陪我們工作到深夜2、3點,他的人格與品質,深深地影響了我們。”梁銶琚學校老師伍貴強說道。
“老師們加班加點,我作為負責人,跟他們一起加班是理所當然的,這對凝聚學習和研究的氛圍有幫助。”張錦祥說,“另外,當我看到學生們通過這個項目,不論是在知識方面還在人格塑造方面都得到提高時,我也更有激情與動力。”
揭秘取得佳績原因三
老師奮斗,做夢都在思考解決難題
杏壇鎮獲得佳績,組建的老師隊伍付出了很多艱辛。鄧燦星是其中之一,他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奮斗歷程。他說,他們這些老師不僅肯花時間培訓學生,也為此認真學習。據介紹,2006年,他到上海參加了比賽方安排的全國統一培訓班,并努力抓住機會,朝著目標奮斗。“我畢業才2年,當時對很多機器人配件不是很懂,所以我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漫不經心,我算學得認真的一個,增長了不少知識,其中包括怎么選學生,培訓學生。”鄧燦星說。
除了學習認真,鄧燦星培訓學生的刻苦也是能讓學生拿獎的重要原因。據悉,鄧燦星自2005年接任后,每年培訓學生時間非常長,經常為解決機器人問題工作到晚上2、3點,臨近比賽時便是通宵達旦。“那時如果碰到一個難題,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晚上做夢也是夢見如何破難題。”鄧燦星笑道。
揭秘取得佳績原因四
挑選學生要科學,教導學生要用心
鄧燦星和伍貴強還向記者分享了他們得出的一個經驗,那便是如何挑選學生的經驗。伍貴強說,挑選學生,首先要選品學兼優的學生,其次是對計算機和機器人感興趣的學生,特別需注意的則是切不可過早確定參賽人員。“選學生的范圍要廣,要經過長時間的挑選,最終找出最好的一組,不能短時間內就選稍好的學生,有些學生比較慢些,但潛力更大。”伍貴強說道。
林志恒和梁晶源就是一開始落后了其他組,因為一開始落后,心急的林志恒還抱怨梁晶源“動作太慢”,并曾要求換搭檔。后來,鄧燦星為林志恒講了個他見過的一組學員因不團結而失敗的案例給林志恒聽,林志恒也便明白了團結互助的重要性。隨后,林志恒便教梁晶源怎樣做得更快。“他的冷靜也需要我學習,他在我沖動時也及時制止了我很多錯誤舉動,我們變得越來越默契。”林志恒說。
鄧燦星還強調說,教學生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多做”。他說,很多老師更注重演示給學生看,往往是老師做得多,學生做得少,而在比賽時,學生往往因不熟練而發揮不佳。“林志恒在訓練及比賽時,積極思考,操作過程中思路清晰,做好分工,兩人銜接時間非常少,這也都是因為他操作多而積累了經驗所致。”
■記者手記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感受最深的便是這群人的奮斗與用心,他們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拋棄身份之差,無論是教育局工作人員,還是老師或學生,無論是否都有繁重任務,心都緊緊地靠在一起,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
老師們被采訪時還坦言,如果不是受教育局工作人員張錦祥的敬業與專注精神所影響,他們或許不會經常工作到凌晨2、3點,養成良好的職業品質,他們或許根本也獲得不了這樣的成績。學生林志恒則說,如果不是因為參加了這樣的比賽,他可能很難改變臭脾氣與叛逆的性格。記者感動于他們這一路的收獲,也看到為了他們為目標而奮斗的美麗。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