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城市,節奏總是很匆忙,抬眼就是摩天大樓,逛街也是在人群中遛遛自己,每每擠在擁擠的地鐵里,不禁開始想念鄉村的生活。這次讓我們跟隨網友“豬嘜”來到韶關,來到始興縣紅梨村,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好好感受一下美麗的田園。
現在人的物質生活還是不錯的,有人說,滿足了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外,自然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另外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所以平常還是要經常出門轉轉,當然,短途游比較靈活,也容易控制時間。這一次去的是韶關市始興縣下屬的一個村紅梨村,這里的新農村建設得不錯。
紅梨村位于始興縣馬市鎮東南邊直距3.5公里,屬馬市鎮轄區,“南韶高速”馬市站2km就到,交通很便利,廣州出發約3.5小時到達。村委會下轄糖梨坑、石子頭、大安坪、管湖、蛇窟寨等5個自然村。村內硬件設施還在不斷建設中,豎立在村口的導覽圖,規劃得不錯。
在村口設置了游客中心,把村內農產品捆綁一起網絡銷售。
紅梨還是一個產煙大戶,村口有40多個燒煙的爐子。當地的農業示范區是由商家支持的。
走進村子里,一派田園氣息,精神為之一松。
墻畫,現在在農村很流行,結合生活把政策用圖畫形式宣傳開,簡單易懂,貼合實際。
大安坪村是其中建設的比較好的,明未清初年間賴斯士謀生至此,見此地開闊平坦有山有水,是建村之佳地。日后,賴斯士生男育女,生活安居樂業,便更名“大安坪”。
村內的核心建筑是建于清代的賴氏祖堂,依地勢呈階梯狀上升,堂高7.6米,通闊55米、總進深56米,現存12廳5井,占地總面積3080平方米,體態超群。祖廳為村民加工煙葉、休閑、辦理紅白喜事的重要場所。
六進的祠堂,果然是很有氣派,在二進的頭頂,同行的小伙伴提醒說頭頂有東西,原來是“升棺發財”啊。
這里建筑都是房頂留一口,既通光通風,又能儲水。
始興素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的說法。始興人從明清時期開始修建圍樓,217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至今聳立著249座客家圍樓,單就一個縣而言,始興圍樓的密集程度和擁有數量均居國內之首。始興圍樓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建筑之一,主要為青磚圍樓、泥磚圍樓、石圍樓。
望著這片田野,心里涌現的是“希望的田野”這首歌,真是很漂亮啊。
還可以放牛,哈哈哈,敢不敢?
村子還建設了一條濱河休閑綠道。依山傍水,沿途綠道,有百畝良田,百年古樹,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還有太陽能路燈配套,全長1600米,是休閑健身,觀光垂釣的好去處。
于萬斯年圍樓,是始興現存唯一一座保存較好的圍磚圍樓,村民依靠小土樓用土炮趕走劫賊,名揚百里。
仙羊除妖蛇的故事廣傳民間。后人為紀念仙羊施藥療疾,為民除害的功德,就在仙羊住過的巖洞修了一座小廟,廟里安放了仙羊菩薩,請石匠鑿寬整平了通往小廟的石徑。每年春節期間,附近的村民都要抬著祭品,敲鑼打鼓去廟里祭拜仙羊菩薩,祈禱仙羊護佑人畜平安。從此那座小山寨就叫做“仙羊寨”。
有歷史有內涵的好玩的地方還真不少。玩累了,當然是要吃啦,村里有一家生態農莊,看看阿姨們在做特色小吃。
如果時間還有空余的,可以去周邊的始興紅沙漠一游。失去了植被的那一面山坡裸露著暗紅色的土質層,山坡溝壑縱橫,把整個山坡分裂成一列列的土堆,土堆在雨水沖刷下,形成嵴狀,兩邊布滿溝壑,遠看如連綿的山脈;這個隱藏在山區的紅沙漠目前基本處于原始狀態,當地政府投資在山坡上建了兩座烽火樓作為點綴。
紅圍原是始興縣沈所鎮的一座客家圍樓,整座圍樓用紅褐色沙灰及河石砌到頂,外墻呈赤紅色,故稱“紅圍”。在1940年到1941年這段時間里,廣東省委在紅圍辦公,對指揮整個廣東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文來源網友“豬嘜”)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