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的東公館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觀的地方,東公館是原國民黨第四十集團軍副司令馬步青的宅邸,1938年動工,1945年建成,用時8年。1949年8月22日臨夏解放,由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某部軍管,王震大軍進軍青海前司令部曾駐于此。
游覽參觀東公館,就是一個概嘆,修建的極盡奢華,據說原本是準備給四個姨太太居住的。精美,無處不在的磚雕,就是最深的印象,一幅幅都以立意新穎、造型生動、雕工細膩、技藝精湛而著稱,臨夏人都說馬步青建東公館就是無意間為中國的磚雕藝術留下一座極其寶貴的大觀園。
東公館院內,大小189幅磚雕都是著名藝人綻成元及其門徒之作,圖案各具特色,堪稱一絕,過庭影壁上一幅大型“江山圖”兩邊是字跡秀麗的隸書對聯,內容是:“氣度雍容開祀業宏基巍然簪纓門第,節麾焜耀備嚴疆重寄允矣磊落雄才”。下面刻著“芭蕉扇、葫蘆、采藍和笛子”,借八仙暗喻馬步青當時官場失意。
東西二門對稱著牡丹花瓶,仿景泰藍特色,采用雕刻和鏤空相結合的手法,精雕細刻,十分逼真。人稱“雙品富貴門”,“雙品牡丹門”,暗喻馬步青當時為二品官員,也暗示進此門,就是踏進了二品官的官邸。進入西洋式建筑特色的正門,一幅“百子圖”葡萄累累,玲瓏剔透。三層樓院內東南坎墻上“松月圖”明月高照。正院南房東西坎墻上是一幅牡丹含苞欲放圖和荷花亭亭玉立圖。三層樓兩側,右面的圖案上中秋月下茂林秀竹凌空向上,左面的圖案上杜奇小草蒼翠繁茂,芭蕉挺拔卓立。
臨夏磚雕,又名河州磚雕,是有名的“磚雕之鄉”。素有“南有徽州,北有河州”之盛譽,歷史悠久,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伊斯蘭文化和佛教文化,以濃郁的民族特色,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現手法,堪稱古建筑文化的一雜奇葩。
臨夏磚雕,藝人輩出,主要藝人有綻成元、周聲譜、穆永祿、沈占偉等,臨夏磚雕就其工藝來分,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所謂“捏活”,就是先用經過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成各種造型,然后焙燒成磚。
磚雕于臨夏,有一種特殊的情愫,臨夏的寺院廟庵、庭院別墅和民間住宅的山墻影壁、甬道門洞里,到處都能觀賞到精美絕倫的磚雕。果然是在臨夏游玩,每個地方基本上都是能看到磚雕的存在,八坊十三巷內精美的磚雕圖。
茶馬古市內的大型磚雕圖
看到這么精美的臨夏磚雕,其實豬豬的家鄉磚雕也是很有名的,在廣東珠江流域的傳統民居上,到處可以見到磚雕作品,在山墻上壁、大門兩側壁面、門樓、門檐等處,或獨立存在,或與彩繪、灰塑、陶塑等裝飾一處,相互爭輝。手法有高低浮雕、透雕和線刻等。內容有花卉、人物和動物等。明清時期,廣州的祠堂、廟宇甚至民居,普遍有磚雕作裝飾,風格獨特。較之北方磚雕的粗擴、渾厚,廣東磚雕顯出纖巧、玲攏的特點,采用精制水磨青磚為材料,廣東磚雕雕工細膩,素有“掛絲磚雕”之稱,用繁復的線條勾勒出生動畫面,富有層次感,觀賞性極強。
雕刻手法多以陰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進行,精細者可達七八層,造成景致深遠的效果,雕成的花卉枝葉繁茂,形如錦繡。戲曲人物衣甲清晰。在不同時辰日光照射之下,還能呈現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澤,高光部更煙煙生輝,畫面富于起伏變化。對于豬豬這個外行來看,廣東磚雕和臨夏磚雕的區別在于廣東磚雕有顏色,臨夏磚雕就是青磚本來的顏色。不過時代變遷,除了在舊房子還能看到,新的房子是很少能看到采用,反倒不象臨夏磚雕這般,現在還能發揚光大,融入到生活每一處。
磚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磚雕藝術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有制作,留有“厚斂雕墻”的記載。磚雕俗稱“刻磚”。早年在漢代墓室中,就發現刻有花紋的灰磚。到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又有發展。
早期的磚雕,是先在磚坯上手工雕塑,制模后入窯燒成,而后再用于建筑物的貼面裝飾。此法因工藝繁雜,后來逐步由窯制改進為在成品磚上雕刻,或將雕刻成品進行二次粘貼,使層面構造的“景深”大為改觀。當時,在一件磚雕作品中,往往使用浮雕、透雕等多種高難度技法,諸如勾勒輪廓的陰刻,壓地隱起的深淺浮雕、圓雕、減地平雕等,可謂獨運匠心。
為了能更好的了解臨夏磚雕的過去與現狀,去參觀了以秉承“弘揚磚雕千載精髓,傳承河州百年絕藝”為宗旨的臨夏青韻磚雕,這里還是甘肅省磚雕協會、臨夏磚雕傳習所等,里面建有磚雕博覽園、磚雕藝術館,看到了磚雕工藝大師的獲獎作品,果然是技術精湛,鬼斧神工。
里面有一幅長磚雕生動的把磚雕工藝流程生動的呈現出來,更容易理解。
臨夏磚雕制作工藝流程一般分為7步,分別是和泥、制柸、燒窯、磨磚、繪畫、雕刻以及安裝。
在磚雕藝術園內分門別類系統的介紹了中國磚雕的悠久歷史,跨度從戰國到清代,以河州地區為主的民間工匠創作的精美藝術品。
臨夏磚雕是臨夏縣一種傳統的建筑裝飾雕刻。甘肅臨夏境內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進義校尉王吉磚室墓中的磚雕飾物,是以土窯青磚為材料,據此可以判斷臨夏磚雕實源于秦漢,是當時民間木雕技藝的延伸。 在宋代,臨夏磚雕藝術已相當成熟,到元明時代,精美的磚雕已廣泛使用于各種建筑之中。
明、清兩代是臨夏磚雕的興盛時期,建于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門前的“龍鳳呈祥”影壁,堪稱河州現有磚雕的精品。臨夏磚雕融書法、繪畫、篆刻于一體,構圖新穎生動,是臨夏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被稱為“臨夏一絕”。
臨夏磚雕近千年來,不斷推陳出新,近代又吸收了繪畫、木刻諸長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裝飾部位有影壁、障壁、門樓、券門、墀頭、墻垣、脊飾和山花等處。2006年5月20日,臨夏磚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磚雕體裁廣泛,多以美好祝愿為內容,有蒼松、翠柏、梅蘭竹菊、奇草艷花;有松鶴、喜鵲、百鳥、松鼠、柏鹿;更多的是仿木斗拱、雀替、檁椽以及卷草、花紋圖案等。
按規模分組合磚雕(先單個注模,然后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和單塊磚雕。組合磚雕一般用于墻頭、柱頭、照壁等大面積的裝飾,大者需數百塊磚雕組成。單塊磚雕則常鑲嵌于神龕邊框或相飾、座飾等處。選用上等青磚磚雕根據圖案所需逐塊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鑲嵌于墻上而成的。
臨夏磚雕的雕刻手法多種多樣,可以籠統的按照其特性分為六大類,平雕、圓雕、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鏤雕。
時代發展,要適應潮流,不斷創新,在保留手工磚雕的基礎上,也引進的磚雕機,做好模板由機器雕刻,當然,手工的機械的價格肯定又有不同,也是適應各類不同的消費者。
作為建筑的重要裝飾藝術,磚雕對整座建筑起著點題作用,突顯著戶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也載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化傳承,留下了時代深深的烙印。這一點在臨夏確實切身體會到,可以說臨夏就是一座盛開在青磚上的城市,來臨夏游玩的小伙伴們,相信大家都會和豬豬一樣有同樣的感受。
(文/順德城市網網友“豬嘜”)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