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柜是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林仲儒) 大家都知道順德是一座文化古城,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當多,那到底具體有多少項呢?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怎樣申報得到的呢?昨日(6月14日)在順德區圖書館新館內舉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培訓班上,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
本次培訓班由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聘請了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關宏主講。關宏在培訓班上主要講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并以杏壇鎮光華村人龍舞和八音鑼鼓為例子,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書的寫作規范,使在場聽講的各鎮街文化站工作人員和順德博物館技術人員能詳細了解本土文化遺產的推介和保護。
另外,關宏對順德城市網記者說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尤其需要媒體的廣泛宣傳以使市民重視非遺項目保護。順德博物館館長何兆明也在培訓班上發言表示,舉辦此次培訓班的目的在于推廣區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并希望參加人員把這些內容在所在鎮街內廣泛宣傳。
據了解,目前順德區內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1項,包括國家級項目3項、省級項目3項、市級項目3項和區級項目12項。雖然數量不少,但很多項目都面臨分布范圍稀疏、傳承困難的困境,個別甚至有瀕臨失傳的危險。如何對這些項目進行保護和推廣發揚,值得順德區政府和全社會的深思和注意。
■知多D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步驟
據關宏介紹,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做好以下步驟:
一、做好申報書,包括寫好項目簡介、基本信息、項目說明、項目論證、項目管理和保護計劃。
二、宣傳代表性圖片,一個項目需要代表性圖片6張。
三、畫好項目分布圖,要在地圖上把該項目的分布位置表明。
四、項目申報錄像片(視頻),視頻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不得少于5分鐘。一般以8分鐘為宜。要在重要的地方加字幕和全視頻普通話解說。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