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出于遵紀守法,還是傳統美德,我們都應該多陪陪父母(圖片來自網絡)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假如你的父母今年45歲,能夠活到85歲;每年回家兩次,每次能夠呆上一個星期;那么,你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也只有26880小時,1120天,37個月,差不多3年。這樣算下來,是否覺得時間很緊迫呢?法律的約束也抵不過心理的壓力了吧。
昨日(7月1日),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8條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贍養人在單位工作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新規的出臺,引起不少爭論,順德市民對此也看法不一。
上班族:雖然法規不靠譜,但確實增加了心理壓力
來自甘肅的余婷,在大良從事小額信用貸款工作。雖然平日工作并不是很忙,但也很難湊齊假期回家探訪父母。“每年也就過年回去一次,在家也就呆一個星期,有時候還要見見朋友,算下來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也就2至3天吧。”余婷說著說著,竟然哽咽了起來,“我是獨生女,從小沒離開過他們,現在家里就他們兩老,想想也覺得挺孤單的。”
但問起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時,余婷還是表示這法規不太靠譜。“從情感來講,每個人都不愿意背井離鄉拋下父母,如今就業環境這么不好,競爭那么多,不拼命能怎么辦?”余婷認為,無論是現實出發,還是從法律界定來講,這都是一個無法執行的事。“怎么樣才叫‘經常’,怎么樣才叫‘冷落’,每個家庭的概念都不一樣。”
“但從心里來說,新規的出臺確實增加了心里壓力,比以前更惦記‘常回家看看’這個事了。”余婷追著補充到:“這樣也好,起碼時常可以在心里提醒自己,該回家看看了。”
孤獨老人:自家事何必讓外人看笑話,孩子好就好
年輕人忍不住吐槽新規不靠譜時,老人們的心態倒是很平靜。“哎呦!法律還管這個事啦,不過話說回來,誰會去告自己的孩子哦,他們過得好我們也就覺得好哦。”李光勝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女兒移民到美國,兒子住在廣州每隔幾個星期回來一次。
“你看,女兒移民到美國后,幾年都才回來一次,能去找法律嗎?還不是自己慢慢在心里寬慰自己,自家事何必讓外人看笑話。”李老說,這些法律對他們而言不重要,還得看孩子們是否有這個心,“不然強逼著回來也不過是做做客就走了。”
“若是多組織一些老年人的活動,有朋友陪著也就不覺得有什么了。”李老覺得,老年人要轉變思想,學會自己找樂趣,而不是一味的去依靠孩子照顧。
專家:新規頒布符合國情,老人保障還需法律保護
傳統美德需要法律約束,到底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呢?佛山市委黨校原副校長何勁和表示,“不能片面的去評判它是進步還是倒退,只能說它符合中國國情。”何勁和談到,目前國內社會保障程度還不高,許多老人不僅得不到精神滿足,甚至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
“尊老敬老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目前還需要法律去推動,雖然力度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喚起年輕人的意識,心理上有這個壓力。”何勁和表示,不要割裂的去看著僅僅是滿足老人精神需求,對那些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老人是很大的保護。
同時,何勁和提出,社會保障程度提高,才是真正保障老人權利的做法。“當我們國家的老人院達到了三星級水準,當我們老人的退休金增加時,當老人活動豐富多彩時,才是真正解決了老人晚年生活問題。”
■觀念碰撞
@橙子:如果說回家看看生你養你的父母都到了需要法律約束的地步,我認為這絕對不是什么法律體系的健全完善,更多的是道德的徹底淪喪。
@龐周Michael:有總比沒有好,國人道德倫理已慢慢喪失,通過法律加強人們的道德倫理觀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總比什么都不做最后喪失要來的有效。
@一覺十二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國家問題 為何把責任全卸在子女身上?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